第61章 晋商秘符与量子残影(第3页)
跨时空的商业共振
夜深了,账房里只剩下他们两人。乔致庸拿出一叠厚厚的信,都是各地分号发来的。
"你看这封,"他递给青林一封从上海寄来的信,"洋人的银行开到上海了,用的是纸钞,跟我们的银票差不多。他们说能把银子换成机器,造枪造炮。"
青林看着信上的字迹,突然感到一阵恍惚。晋商的票号,不就是中国最早的银行吗?如果历史没有转弯,乔家会不会发展出现代金融体系?
"后生觉得,这洋人的银行能成吗?"乔致庸问。
"能成,也不能成。"青林斟酌着词句,"他们的机器厉害,但做生意的道理,跟乔家是一样的。都要讲信誉,都要快,都要懂人心。"
乔致庸沉默了很久,突然叹了口气:"我这辈子最遗憾的,是没能把票号开到海外去。听说洋人在印度、在英国都有银行,要是乔家的银票能在那些地方用,中国的茶叶、丝绸就能卖得更远。"
青林的胸口突然发烫,量子定位器的蓝光透过冲锋衣渗出来。他知道,该回去了。
"乔先生,"他从口袋里掏出半块能量饼干,"这个送给您。我们那里的人靠它赶路,就像您的快马一样。"
乔致庸接过饼干,放在鼻尖闻了闻:"这东西倒奇特。后生,你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从很远的地方,"青林的声音开始模糊,"一个有铁算盘、有飞信,却还在学乔家生意经的地方。"
蓝光越来越亮,乔致庸的身影在光晕中渐渐模糊。青林最后看到的,是他手里紧紧攥着那半块饼干,就像握着一张通往未来的银票。
实验室里的茶香
"嘀——"
量子定位器发出尖锐的警报,青林猛地从控制台惊醒。实验室的荧光灯嗡嗡作响,墙上的时钟显示2075年3月15日——距离他离开,只过了三分钟。
他下意识摸了摸口袋,那里空空如也。可指尖似乎还残留着武夷岩茶的清香,耳边仿佛还能听到算盘的碰撞声。
电脑屏幕上,原本混乱的数据流突然变得有序,形成一串奇怪的代码。青林放大一看,瞳孔骤然收缩——那是用二进制写的"汇通天下"!
他突然明白了什么,疯狂地敲击键盘。屏幕上弹出一个三维模型,是乔家大院的全息投影,每个院落、每间房都清晰可见。而在账房的位置,闪烁着一个红点,旁边标注着一行字:
"1875年,乔致庸的财富公式:信x速度x人心=无限可能"
青林摘下眼镜,发现镜片上沾着一片茶叶。不是现代的茶叶,叶片边缘带着细微的锯齿,正是早已绝迹的清代武夷岩茶。
窗外的阳光照进来,落在桌上的实验报告上。青林拿起笔,在结尾写道:
"晋商的密码,从来不在密押里,而在那些把算盘当星辰、把商路当银河的人心里。他们用脚丈量的距离,用信搭建的桥梁,比任何量子技术都更接近宇宙的真相。"
他端起桌上的速溶咖啡,却品出了紫砂壶的味道。远处的金融中心传来钟声,青林突然笑了——那钟声的频率,竟与乔家票号的铜铃一模一样。
跨越一百五十年的时空,青铜门环与电子门锁,终于在某个共振频率上,轻轻叩响了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