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未来星空科幻画创意说明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章 刻痕(第1页)

公元前3000年,两河流域的月光正漫过黏土板。青林坐在芦苇棚里,指节因用力而发白,燧石刀在湿软的黏土上划出第一道刻痕时,他听见自己的心跳声和幼发拉底河的水流声重叠在一起。

这是他发明的第三套符号系统。

前两套在部落迁徙时遗失在沙漠里,那些刻着牛羊数量的木板被风沙磨成了粉。

但这次不同,黏土来自河岸边最细腻的沉积层,晒干后能抵挡住十年的雨水——青林坚信,这些弯弯曲曲的刻痕能比人类的喉咙发出的声音走得更远。

“又在玩泥巴?”妻子的声音从棚外传来,她怀里抱着熟睡的婴儿,“长老说明天要迁徙到上游,你这些破板子带不走。”

青林没抬头。

他正在刻一个代表“水”的符号,三道波浪线像极了河面上的涟漪。

“昨天捕获的三头羊,用这板子记下来,明年这个时候,我们就能知道该往哪个山谷去找羊群。”

他忽然停手,侧耳听着远处的风声,“你听,风里有别的部落的呼喊,但我们听不懂。如果他们也用这些符号……”

妻子嗤笑一声,将婴儿递给他:“婴儿的哭声比你的符号管用多了。他饿了,你用刻痕喂饱他?”

青林低头看着婴儿吮吸手指的模样,指尖的黏土在孩子额头上印出个浅淡的波浪。

他忽然明白,这些刻痕不只是为了记录牛羊,是为了让那些终将消散的声音,能在时间里留下足迹。

当晚,他把刻满符号的黏土板藏进陶罐,埋在河边的沙地里。河水上涨时,陶罐会被冲到下游——也许有一天,某个陌生部落的人会挖出它,看懂那些波浪线代表的河流,看懂那些交叉线代表的羊群。

信息,第一次顺着河流开始漂流。

活字的重量

1440年的暴雨敲打着青云的工坊,青谷盯着铁铸的字母模具,手指在“G”和“o”之间犹豫。潮湿的空气让油墨凝结成块,学徒正用布擦拭着螺旋压榨机的铁辊,那上面还沾着昨天印废的《心经》残页。

“主人,青隆的商人又来催了。”学徒的声音带着哭腔,“他们说如果再交不出货,就去告您盗用修罗院的活字。”

青谷没回头。他正将新铸的“E”字模具按进排字盘,金属碰撞的脆响盖过了雨声。

三年前,他在葡萄酒压榨机的基础上改装出这台机器时,根本没想过会卷入宗教裁判所的纠纷。

那些僧侣说,只有手抄的《心经》才配得上青帝的语言,用机器印刷是对神圣的亵渎。

“你看这个‘E’,”他举起模具,铁字在烛光下泛着冷光,“修罗院的抄写员要花三天才能写出一百个‘E’,但这模具能印出一万个。

你说,青帝会在意字是手写的还是机器印的?”

学徒没敢回答。他知道主人昨晚又没睡,那些堆积如山的模具耗费了所有积蓄,连妻子的嫁妆都被拿去熔铸成了铅字。

深夜,青谷独自坐在压榨机前。

月光透过漏雨的屋顶,在散落的字模上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