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未来的星空科幻画创意说明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8章 时空裂隙中的治水者(第2页)

青林心中一动。这朴素的认知,竟与现代流体力学中的湍流原理不谋而合。他看着禹在泥地上勾勒出的河道走向,突然意识到这个人并非传说中只会埋头苦干的蛮夫。

“我觉得...光堵不是办法。”青林指着图上被圈起来的几处弯道,“这里的河道太窄,水流到这儿必然会漫出来。如果能把河道拓宽,再挖几条支流分流,或许...”

禹猛地抬起头,眼睛在火光中亮得惊人:“你是说,让水有地方去,而不是硬拦住它?”

接下来的三天,青林成了禹身边最奇怪的“幕僚”。他用树枝在地上画出等高线地形图,解释什么是“海拔落差”;他教人们用树枝和石子制作简易的水平仪,测量地势的倾斜度;当禹提出要开凿龙门山时,他建议先勘察山体的岩石层理,避开容易崩塌的页岩区。

“你说的‘断层’是什么意思?”禹蹲在青林画的剖面图前,手指抚过代表岩石层的线条。

“就是山的骨头裂开的地方。”青林尽量用通俗的语言解释,“那里的石头看着结实,其实像被虫蛀过的木头,一凿就碎。”

禹沉默了片刻,突然起身对周围的人喊道:“传令下去,明天改道勘察!沿着青林说的‘断层线’走!”

部落里立刻响起一片窃窃私语。有人质疑青林来历不明,有人担心改变计划会触怒河神。禹却只是拍了拍青林的肩膀:“我相信你。这三年来,我们填了七次堤坝,垮了七次。再这样下去,不等洪水退去,部落的人就要饿死了。”

青林看着他坚定的侧脸,突然想起史书里“三过家门而不入”的记载。他忍不住问:“你多久没回过家了?”

禹的动作顿了一下,望向河水下游的方向,声音低沉下来:“七年了。上次路过家门,听见孩子在哭,想进去看看,可手里的测量绳还没放下,就被急流的声音催走了。”他自嘲地笑了笑,“我这双手,握过锄头,握过耒耜,现在只配握测量土地的绳子。”

那晚之后,青林成了禹治水队伍里的“奇人”。他不用占卜就能预测洪水的涨落,不用祭祀就知道哪里该挖哪里该填。当他把一块透明的石英石打磨成凸透镜,用阳光点燃干燥的艾草时,连最固执的长老都惊得说不出话。

“这叫‘聚焦’。”青林向目瞪口呆的众人解释,“就像治水,把力量集中在一处,再难的关口也能打通。”

禹把这句话记在了心里。他开始按照青林画的图纸,组织人们在龙门山开凿导流渠。青林教他们用杠杆原理制作简易起重机,用烧火后泼水的方法使岩石开裂,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

但困难远比想象中更多。某天深夜,暴雨突然倾盆而下,新挖的导流渠发生塌方。青林和禹一起钻进泥泞里抢救测量用的麻绳,混乱中,青林的时空仪残骸被泥水浸泡后,突然发出一阵微弱的蓝光。

“这是什么?”禹捡起那个碎裂的腕表,好奇地打量着,“上面的纹路好奇怪。”

青林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他正要抢回来,却见禹突然按住他的手。那双总是充满坚毅的眼睛里,此刻竟闪烁着孩童般的好奇:“这东西...是不是和你说的‘远方’有关?”

沉默了很久,青林轻轻点头:“是。我来自很多很多年后的世界,那里没有这么大的洪水,人们住在不会被冲走的房子里,用一种叫‘电’的东西照明,坐着比马快百倍的车子出行。”

禹没有惊讶,只是把时空仪放回青林手心:“我信你。你的智慧不像这个时代该有的。但不管你来自哪里,现在你是我的朋友。”他指着正在导流渠边熟睡的人们,“等洪水退了,我想请你去看看我的家。我妻子会做很好吃的粟米糕。”

青林的眼眶突然有些发热。他想起自己的实验室,想起那些冰冷的仪器和数据,突然觉得眼前这些沾满泥水的笑脸,比任何精密的设备都更有温度。

治水的第五年,龙门山的导流渠终于打通。当第一股洪水通过新渠流向远方时,工地上爆发出震天的欢呼。禹抱着青林在泥地里转了三个圈,滚烫的泪水混着泥水淌在脸上。

“成了!我们成了!”他像个孩子一样大喊,全然不顾周围人惊讶的目光。

那天晚上,青林的时空仪突然剧烈震动起来。屏幕上断断续续显示出一行字:时空锚点重置,回归程序启动倒计时,10...9...

青林的心猛地一沉。他看向篝火旁正在给众人分食物的禹,对方似乎察觉到他的目光,回头对他露出一个温暖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