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爸爸在哪哪就是家(第1页)
“观众们好我是求助人王小芳。”虽然上台的时候有些紧张。但一旦开口说话,就会发现。方才的压力,也只不过是过眼云烟罢了,压根没什么大不了的。这是李阳自己总结的经验,对于一些从未应对过这种场面的新人来说,颇有成效。于是乎,李阳便继续引导她说起话来:“那王女士今天来到这里,是为了找什么人呢?”对面的王小芳一字一句地说出了自己的诉求:“我来这里是来帮我父亲找家的。”这一次,她的表情明显轻松了不少,回应起问题来,也不会显得太过紧张了。既然已经通过查阅,了解了她父亲的往事。那为了照顾到观众的观感,李阳自然要提前梳理好信息,将故事一点一点从求助人口中引导出来。不论怎样的故事,还是由当事人口中亲自说出,才最容易令人共情。今天的李阳,并非是主导者,而是聆听者。他将带着摄像机另一边的观众们,共同聆听一个来自普通人的故事李阳平静地点点头,开口问道:“可以帮我们描述一下,你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吗?”这句话,打开了王小芳的话匣子。“我爸爸今年差不多快七十岁了。”“在我的记忆里面,我的爸爸,他一直像个铁人一样”王小芳望着还并未上台的父亲,将自己记忆中的故事娓娓道来。“大概在我五岁左右,妈妈就生病去世了。”“留下了我,一个两岁的二弟,和一个只有三个月不到的小弟。”“那个时候,村子里面好多人都对父亲说”“说他一个人带三个小孩,怎么可能把我们养活养大?”“‘要不干脆就把小的这两个送给别人得了。”“但那个时候,我爸爸只是回答这是小孩,又不是小鸡小鸭什么的,怎么就能随便送人?”“再怎么样,哪怕是要饭,我也要把他们养大成人”看着王小芳断断续续,笨拙讲述往事的模样。直播间里的弹幕,忽然变得安静了不少。“这我好像可以确定,她不是提前招来的演员了。”“她讲故事的时候磕磕绊绊的,感觉像是在一边回忆一遍描述,想到哪里说到哪里,逻辑性不强,但都相互关联,如果是剧本的话,哪怕是背不全的剧本,也不会有这种感觉。”本小章还未完,请后面精彩内容!“更主要的是,我爸爸也是这样的但我家里只有我一个独生子,难以想象她爸爸是怎么顶住压力,硬生生养大三个孩子的。”“虽然说着最朴素的话,但父亲对孩子的爱是真诚的。”“这个姐姐看上去好像三四十岁的样子她五岁的时候,大概是最晚也是三十五年前了,那个年代的乡下,光是养活自己都相当费劲,更别说把三个孩子拉扯大了”虽然只是开头,但直播间里显然已经有人开始共情了起来。只是他们还不知道对于这期节目真正的主角,王尔庆老先生来说。这还仅仅只是故事的开头而已。“我还记得爸爸他以前做的工作,是那种农村里常见的木匠活儿。”“我们没有固定住的地方,爸爸也没有固定工作的地方”镜头前,王小芳慢慢讲述。李阳也适时地将之前查阅系统时转录出的素材,一并贴在了身后的大屏幕上。一套无比陈旧的木匠工具,一个极为寒酸的小小村庄。王小芳的童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还记得,大概在我六七岁的时候。”“爸爸手上牵着二弟,背上背着小弟,”“肩膀上,还得挑着我们当时所有的行李和家当。”“就这样一直走一直走,直到天黑也没能赶回村子。”“所以,当时,他就在路边找了一块比较宽敞的地方”“爸爸睡在马路边上,我们就睡在他身后。”“那时候觉得天虽然很黑,也很冷。”“但,抬头就能看到星星,转身就能看到爸爸坚实的后背,所以心里特别踏实,也不害怕。”“那时候的我觉得,爸爸在哪里,哪里就是我们的家。”喜欢让你做寻亲节目,你做等着我?请大家收藏:()让你做寻亲节目,你做等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