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四合院木材结构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4章 汽车楼问道(第2页)

他顿了顿,看着林墨:“我这儿不是玩的地方,干的都是发动机试验台、精密铸造模的活儿,差一丝一毫,铁水浇进去就是废品,耽误的是国家项目。”

“你要想来,就得守我的规矩:准时,听话,眼里有活,手底下出细活,不该问的别问,不该碰的别碰。能做到吗?”

“能!谢谢雷师傅!”林墨心中大喜,立刻应下。

“嗯。明天考完试没事就过来。先从打扫卫生、整理工具、打磨毛刺开始。让我看看你的耐性和眼力劲儿。”雷万春挥挥手,重新转向他的铣床,仿佛只是收了个临时杂工。

但林墨知道,这扇门,已经为他打开了。从这天起,只要没有考试,林墨便会泡在汽车楼雷万春的工作室里。他从最基础的杂活做起,但即使是最简单的打磨、清理,他也做得一丝不苟,远超雷万春的要求。

他仔细观察雷万春操作各种机床的手法、处理不同材料的诀窍,默默记在心里。

雷万春看似不苟言笑,偶尔才会指点一两句,但林墨惊人的学习能力和举一反三的悟性,让他越来越满意。

渐渐地,他开始让林墨接触一些更核心的辅助工作:计算简单的放样尺寸、协助安装调整大型木模的组件、甚至让他尝试修复一些不太重要的旧模具有瑕疵的边角。

在这里,林墨真正见识到了什么是工业级的高精度木工。精度要求远不止0.5毫米,许多关键配合面的公差要求甚至达到0.2毫米以下!加工的物件也不再是家具,而是庞大复杂的发动机缸体木模、变速箱外壳模、以及各种奇形怪状的试验台架木质部件。

这对他的眼界、手技和空间想象力都是前所未有的锤炼。大学里学到的力学、制图知识,与眼前实实在在的精密制造相结合,迸发出全新的火花。

时间很快滑到元旦前夕。四合院里,许大茂家的新房也布置得差不多了。

按照林墨修改后的第二版设计方案打造的家具已然就位,榆木材质,深色漆面,款式简洁实用,但细节处透着精心设计的巧思,既满足了使用功能和一定的美观,又不显得扎眼。许大茂和娄晓娥都颇为满意。

许大茂果然给院里人都发了喜糖,并口头邀请了参加元旦那天的婚宴,甚至亲自上门邀请了傻柱,就是语气里的挑衅让傻柱头上青筋直跳。

婚宴就设在后院许大茂家门口的空地上,依循四合院里的老规矩,但也明显能看出娄家的低调——只摆了三桌,一桌是娄家来的五位至亲以及许大茂的父母和妹妹,剩下的两桌是院里的邻居和许家一些亲近的朋友,而林墨正是许大茂邀请一定要来的。。

婚宴的菜肴在这个年月已算得上极其体面,显然是娄家出了大力气。有整只的烧鸡、红烧鱼、四喜丸子、梅菜扣肉,还有几个炒时蔬,甚至每人还能分到一小杯白酒。

但对于见惯了大场面的娄家来说,这恐怕已是极力简化后的结果。席间,娄父表现得十分谦和,与许家人和院里的几位大爷礼貌交谈,绝口不提家世,只说是普通工人结亲。许大茂父母则显得有些拘谨和局促。

即便如此,这桌油水十足的菜肴对于许久未见荤腥的四合院邻居们来说,已是难得的盛宴。大人孩子们都吃得格外香甜。宴席结束后,那些折箩菜被各家小心翼翼地用碗盆分走。在这个寒冷的冬天,这些带着油星的残羹,回去后兑上大锅的白菜萝卜炖煮,就能让全家人的碗里多了许多难得的滋味和热量,能滋润好些天。

傻柱整个婚宴过程都浑身不自在,折箩菜也被他让给了其他人;贾家也得了一份,棒梗和小当眼巴巴地看着那油汪汪的碗;林墨家也受赠了一份,程秀英连连道谢。

林墨参加了婚宴,送了一份普通的暖水瓶作为贺礼。他看着席间许大茂志得意满却又努力收敛的样子,娄晓娥得体微笑的表情,以及娄父眼底深处那丝挥之不去的隐忧,心中明了,这场婚姻背后的复杂,才刚刚开始。

元旦过后,水木大学的期末考试全面结束,紧张的学期宣告落幕。校园里顿时弥漫起一股松弛的气息。学生们迫不及待地收拾行李,准备回家过年。

206宿舍里,周伟早就嚷嚷着要回去吃他妈做的炸酱面;王建国也归心似箭,想看看老家的情况;沈知书和徐润卿也计划返乡;杨振华则琢磨着能不能倒腾点四九城的特产带回羊城。

林墨也办理了离校手续,但他并未直接回家常住。他告诉母亲和妹妹,学校还有些事情要处理,需要经常回去。实际上,他是舍不得汽车楼那边刚刚上手的学习机会。雷万春师傅可没有寒暑假的概念,项目进度不等人。

于是,林墨开始了频繁往返于四合院和水木园之间的生活。白天,只要雷师傅那里需要他,他都泡在汽车楼雷师傅的工作室里,如饥似渴地学习着那些学校里学不到的、真正顶尖的精密制造技艺,手艺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精进。晚上,则回家陪伴母亲和妹妹,辅导功课,处理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