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四合院木材厂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84章 现状(第1页)

年关逼近,四合院里家家户户都忙碌起来,扫房、贴窗花、准备吃食,空气中弥漫着忙碌而又充满期盼的气氛。然而,在这看似统一的“年味儿”之下,各家却有着各家的光景,各有的烦恼。

中院易家,虽然易中海是八级工,收入不菲,一大妈也将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但屋里总显得有些冷清。易中海坐在桌边,看着一大妈准备的那些丰盛的年货,心里却惦记着养老的大事。

傻柱的相亲又一次不了了之,让他心里愈发焦急。眼见着年岁渐长,这传承香火、老有所依的执念,如同无形的巨石压在他的心头。一大妈看着他紧锁的眉头,也只能暗自叹气,将一盘新炸的咯吱盒推到他面前,轻声劝道:“他爹,快过年了,别想那么多了,吃点东西。”

许大茂家则持续低气压。娄晓娥小心翼翼地按照婆婆弄来的偏方熬着药,浓郁的药味几乎成了许家的标志。许大茂看着那黑黢黢的药汁就心烦意乱,躲出去和狐朋狗友喝酒吹牛的时候多,在家的时候少。

娄晓娥端着药碗,看着窗外别家热闹准备过年的景象,眼神空洞而麻木。生育的压力和政策对自己若隐若现的压力带来的自卑,让她在这个年关愈发沉默。

傻柱家倒是热闹,傻柱心大,虽然相亲不顺,但只要有吃的、有酒喝,天塌下来当被盖。他乐呵呵地准备着食堂的年夜饭大菜,也顺带给自家弄了不少硬货。

只是偶尔被易中海念叨起终身大事,才会挠着头嘿嘿傻笑,含糊过去。他看着秦淮茹家日子艰难,还是会忍不住偷偷塞点油水过去,易中海看在眼里,却也不好明着阻拦。

后院的刘海中家,今年这个年注定过得不太舒坦。刘光齐最终还是没有回四九城过年,留在津门老丈人家。这让一心盼着长子归来、享受天伦之乐的刘海中大为恼火,觉得脸上无光。

在家里,他对着刘光天和刘光福更是横挑鼻子竖挑眼,动辄训斥,仿佛要将对大儿子的失望全都发泄到两个小儿子身上。二大妈劝了几句,反被呛了回来,也只能偷偷抹眼泪。刘光天刚考上二级工的喜悦,在这沉重的家庭氛围中也冲淡了不少。家里的年货准备得虽然不算差,却少了份真正的喜庆。

贾家依旧是院里最显困顿的一家。棒梗带着小当和槐花在院里疯跑,期待着过年能有点好吃的,穿件新衣服。秦淮茹忙里忙外,既要准备厂里那点微薄的年货,又要应付贾张氏的挑剔和唠叨。

婆媳矛盾在年关物资紧张的情况下似乎更加突出。贾张氏埋怨秦淮茹没本事,弄不回多少年货,眼神却不时瞟向傻柱家方向。

秦淮茹则咬着牙,利用休息时间拼命练习车工技术,指望来年能考上工级,改变现状。她看着孩子们渴望的眼神,心里酸楚又坚定。

前院的闫埠贵家,则在上演着一场“精打细算”的年关大戏。闫埠贵拿着小本本,仔细核算着每一分钱的支出,闫解成上交的工资被他盘算了又盘算。

于莉盯着闫解成,生怕他私下藏了钱。一家子为了多买半斤肉还是多称二两糖,能讨论上半天。虽然算计,但也透着小市民过日子的认真和一种紧巴巴的热闹。

李贤英家则因为女主人考上一级工,多了份底气,年货准备得比往年稍显宽裕,脸上也多了些笑容。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但年总要过。在各自的烦恼与期盼中,四合院的人们,依旧用各自的方式,迎接这个传统佳节到来。

腊月廿七、八,年味儿已经浓得化不开了。林墨看着家里年货准备得差不多,便提上自己精心准备的一些吃食和从供销社买的点心、水果,开始了年前的拜访。

他首先去的是龙成家具厂。师父赵山河见到他,高兴得合不拢嘴,拉着他上下打量:“小子!七级工!有时间也要带一两个徒弟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