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四合院木材厂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4章 陈情与百态(第2页)

他脸上露出由衷的感激。

“行,那你这图纸先放我这儿。我尽快给你打申请报告,协调旧青砖和购买渠道。你回去也把具体位置尺寸再量量准,等街道这边有信儿了,我再通知你。”

王桂芬收起图纸,算是接下了这个棘手的申请。

林墨回到家,心里更踏实了几分。申请流程启动,木材有了着落,周末就可以拉回来先做好木工部分的零件,等泥瓦匠砌完墙就可以直接安装上去就可以直接入住了。趁着这段空档,他决定先把另一件重要的事情办了——在家搭建一个稳固的木工操作台,木工的工作离不开一个顺手的工作台。

周末,林墨将堆在西厢房角落的几根结实木料搬了出来。又在院里支起简易的锯架和马凳。他选的位置在自家西厢房靠窗的角落,这里光线最好。测量、弹线、锯料、刨平......动作麻利精准,透着专业匠人的沉稳。他特意选用榫卯结构来连接台面框架和支撑腿,没有用一颗铁钉,完全靠精准的切割和咬合。沉重的实木台面被稳稳架起后,他又用师父教的法子,反复校验水平,用自制的木楔进行微调,确保台面绝对平整。

这阵仗自然吸引了全院的目光。锯木声和刨子声就是最好的召集令。

最先凑过来的是闫埠贵。他推着眼镜,绕着初具雏形的工作台转了两圈,啧啧有声:“哎哟,林墨,这又捯饬什么呢?这大台子,看着可真够扎实的!榫卯做的?好手艺啊!”

他眼神里闪着精光,似乎在估算这堆木料的价值和林墨的手艺值多少钱。

“三大爷,”林墨手上不停,用刨子细细修整一条腿的边角,木屑如雪花般飘落,“就是弄个工作台,准备收拾一下我家的两间房子。”

“在家干?要不怎么说你们木工好呢,房子改造自己就能弄下来,能省不少钱呢”闫埠贵镜片后的眼睛亮了亮,“你工作台都架好了那以后院里谁家修个凳子腿、钉个箱子啥的,找你岂不是更方便了?”

他已经在盘算怎么用最低成本换取林墨的劳动力了。

中院的易中海背着手踱步过来,脸上没什么表情,目光却像尺子一样在工作台的榫卯接合处和水平面上仔细丈量。他拿起林墨放在一旁的水平尺看了看,又用手按了按台面,纹丝不动。“嗯,做得挺规矩,像个样子。”

他语气平淡,听不出褒贬,但这份“规矩”的评价从他嘴里说出来,已算难得的认可。他更在意的是林墨这四级工的手艺和这份“不安分”的进取心,心中对林家的评估又悄然调高了一档。

刘海中挺着肚子过来,看到那厚实平整的台面,再看看林墨娴熟的动作,心里有点不是滋味。他儿子刘光齐是技术员,可那是坐办公室画图的,哪有这实实在在让人看得见的手艺?他干咳一声,带着点领导的派头:“林墨啊,年轻人肯钻研手艺是好事。不过,心思还是要多放在厂里的生产任务上,别光顾着搞这些私人的东西。”

话里话外透着点酸溜溜的敲打意味。

贾东旭看着林墨那专注沉稳的侧影和眼前这像模像样的工作台,再想想自己在钳工台上的瓶颈和家里的烦心事,一股复杂的情绪堵在胸口。秦淮茹抱着小当,默默地看着,眼神里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羡慕。

“嘿!行啊兄弟!”

傻柱的大嗓门打破了短暂的沉寂,他刚帮人做完席面回来,手里还拎着个网兜饭盒。他凑到工作台前,用力按了按,又敲了敲榫卯接合处,“够结实的!这手艺,比很多老师傅都不差了?以后哥们想打个结实点的碗柜,可就找你了啊!工钱好说!”

他是真心实意地欣赏和捧场。

林墨对众人的议论和目光恍若未闻,直到将最后一处微调完成,才直起身,抹了把额头的细汗。他看着眼前这个由自己亲手打造、稳固平整的操作台,眼中闪过一丝满意。面对刘海中的“敲打”,他淡然回应:“二大爷放心,厂里的活儿不敢耽误。”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后面还有很多事情在等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