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四合院结构布局艺术特色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1章 初次交易(第2页)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买卖不成仁义在嘛!”孙有福拍着胸脯保证。

“周墨”点点头,跟着孙有福走出了信托商店。结识金牙孙,不仅是为了眼前可能捡漏的硬木家具,更是为了打通一条隐秘的物资信息渠道。

“周墨”,紧跟在孙有福身后,穿行在迷宫般的狭窄巷道里。孙有福显然对这片区域熟门熟路,七拐八绕,最终在一处不起眼的小院门前停下。门板斑驳,透着一股陈旧的气息。

“周先生,到了,您请。”孙有福掏出钥匙打开门锁,警惕地左右张望了一下,才侧身让林墨进去。

小院不大,堆着些杂物,显得有些逼仄。正房的门紧闭着。孙有福引着林墨进了西厢房。房间里光线昏暗,弥漫着灰尘和旧木头混合的味道。靠墙摆放着几件用旧布或草席遮盖的物件。

“您稍等,我给您掌灯。”孙有福点亮一盏煤油灯,昏黄的光线勉强照亮了房间。孙有福首先掀开一块厚布,露出两块紫红色的厚重木板,纹理细腻如牛毛,油性十足,正是林墨在信托店外就看到的紫檀料,看尺寸和弧度,确实是太师椅的座面大料,虽然只是部件,但木料本身的价值已然不菲。

“您看这料子,正经的小叶紫檀,油性足,密度高,前清贝勒府流出来的,错不了!”孙有福指着木料上的天然纹理,语气带着几分炫耀。

接着,他又揭开另一块布,露出一张小巧的炕桌。桌面呈琥珀般的金黄色,纹理清晰流畅,如同行云流水,正是上好的黄花梨木。虽然桌面边缘有些许磨损痕迹,但整体品相保存尚可,透着一股温润的古意。

“黄花梨的炕桌,年头也不短了,您摸摸这手感,多润!”孙有福殷勤地介绍。

此外,还有一些杂项:一个鸡翅木的笔筒,一个瘿木的小匣子,几块形状各异、纹理不错的硬木小料。至于字画,孙有福也拿出来两轴,但林墨只是扫了一眼,便摇摇头:“字画一道,我实在外行,不敢妄评。还是看木器吧。”

“周墨”拿起紫檀料,掂量着分量,估摸每块约二十多斤,两块近五十斤,手指摩挲着细腻的棕眼和温润的包浆,又仔细查看了黄花梨炕桌大概有三十斤重的榫卯结构和磨损情况。他心中已有判断,这两件主材是真东西,品相也符合他的预期。结合他了解的这个年代木材原料的统购价格,以及古董家具在黑市可能的溢价,他迅速估算了一个更合理的心理价位。

“孙先生,”林墨放下木料,语气平淡,“东西我看了,紫檀料和黄花梨炕桌,确实有些年头,木料也正。至于这些小件,聊胜于无吧。开个实诚价?”

孙有福搓着手,脸上堆满笑容,试探性地报了个数:“周先生是行家,我也不跟您虚的。这紫檀料,两块,您给四十?黄花梨炕桌,三十?这些零碎小件,算您添头,五块打包拿走?拢共七十五,您看怎么样?这可比信托店给的公道多了!”

林墨心中了然,他不动声色地摇摇头:“孙先生,如今这光景,粮食比金子还金贵,老物件行情不比从前了。这样,”他伸出两根手指,“紫檀料两块,三十。黄花梨炕桌,二十。零碎算五块。拢共五十五。行,我现在点钱。不行,我这就走。”

“哎哟!周先生!您再添点!”孙有福一脸肉痛,“这料子,这年份……”

“孙先生,”林墨打断他,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五十五,是我的实价。信托店能给多少,你心里清楚。若再纠缠,我可真要走了。”说着,作势要起身。

“别别别!周先生留步!”孙有福连忙拦住,脸上表情变幻,最终一咬牙,“成!五十五就五十五!就当交您这个朋友了!”他压低声音道。

交易顺利完成。林墨点出五十五块现金交给孙有福。孙有福小心翼翼地将钱收好,然后帮着林墨将紫檀料、黄花梨炕桌以及其他小件用旧布仔细包裹捆扎好。

林墨扛起沉甸甸的包裹,跟孙有福约定了再次交易的联络方式。他有工坊有五六半随身,并不是很怕里面的猫腻。

离开孙有福的小院,林墨扛着包裹在僻静的胡同里七拐八绕,确认无人跟踪后,迅速闪入一个死角。意念一动,肩上沉重的包裹瞬间消失,被妥善收进了木盒空间。他迅速进入工坊脱掉外面的中山装和皮鞋,摘下假胡子和眼镜,恢复成穿着工装棉袄的林墨,仿佛刚才的一切从未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