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四合院木材一览表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1章 除夕与新岁(第2页)

“柱子哥辛苦啦!”

欢声笑语充满了小小的西厢房。林贤和林巧被允许喝不少汽水,小脸兴奋得通红。

何雨水也活泼了许多,和林巧叽叽喳喳说着学校的事。林墨看着这其乐融融的场景,看着傻柱卸下平日混不吝的面具,露出真诚满足的笑容,心里也暖暖的。至少这个除夕,傻柱不用在易家的“期许”中度过。

吃过年夜饭,收拾停当。林墨变戏法似的拿出两挂小鞭炮和几支“窜天猴”,递给林贤、林巧和何雨水:“走,放炮去!小心点啊!”

“噢!放炮喽!”三个孩子欢呼着冲出门,在院子里和其他孩子汇合,清脆的笑声和鞭炮声在寒冷的夜空中回荡。林墨和傻柱也站在门口,看着夜空中零星炸开的烟花,聊着厂里的趣事,感受着这难得的轻松时刻。

零点钟声敲响,全院响起了更密集的鞭炮声,辞旧迎新。

大年初一,天刚蒙蒙亮。林墨、林贤和林巧就穿戴整齐,给母亲程秀英磕头拜年:“妈,新年好!祝您身体健康!”

程秀英笑得合不拢嘴,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红包发给三人。林墨也拿出了自己准备的红包每个里面装着崭新的三块钱:“祝你们学习进步,将来有大出息!”

接着,林墨带着弟妹,按照往年习惯,先给后院的聋老太太拜年,说了吉祥话。聋老太太乐呵呵地给了兄妹三人每人一小包花生瓜子。又去中院给易中海、一大妈拜年,易中海也给了象征性的压岁钱。

给二大爷刘海中、二大妈拜年,刘海中端着架子勉励了几句。给前院三大爷闫埠贵、三大妈拜年,闫埠贵照例是一番“勤俭持家”的说教,给了几颗水果糖。傻柱也给了林贤林巧压岁钱,林墨还给了何雨水一个一块钱的红包乐呵呵地说:“雨水学业进步!”

何雨水也和林巧互道了新年好。一圈拜年下来,林贤和林巧的小口袋装满了糖果和压岁钱,小脸洋溢着过年的喜悦。

大年初二,是回娘家和走亲近师父的日子。林家是早年逃荒来的京城,在本地并无亲戚。林墨备好了年礼,一条用油纸包好的腊肉,两瓶“莲花白”,还有一包上好的点心。他骑着自行车,带着母亲特意叮嘱过的恭敬,前往师父赵山河家拜年。

“师父,师娘,新年好!徒弟给您二老拜年了!”林墨恭敬地行礼,递上年礼。

赵山河难得地露出了笑容,接过东西:“来了就好,还带什么东西。进屋坐。”

师娘也热情地招呼,端上茶水瓜子。

师徒俩聊了会儿家常,话题自然转到木工上。赵山河问起林墨对三级工内容的想法,林墨结合《鲁班经》的见识和自己的理解,回答得条理清晰,让赵山河暗自点头,觉得这个徒弟收得值,悟性高,路子也正。

从师父家出来,林墨又去了车间李主任和几位平时对他多有照拂的老师傅家拜年。礼数周到,态度谦逊,给领导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接下来的几天假期,林墨彻底放松下来,兑现了对弟妹的承诺。他骑着那辆永久自行车,前面带着林巧,后面驮着林贤,开始了他们的“京城游玩计划”。

去北海公园滑冰车,在光洁如镜的冰面上追逐嬉笑,冻得小脸红扑扑,再喝上一碗热乎乎的杏仁茶。

逛厂甸庙会,在人头攒动中看拉洋片、吹糖人,买一串红彤彤的冰糖葫芦,感受最地道的年味儿。

爬上景山,眺望白雪覆盖下恢弘壮丽的紫禁城,给弟妹讲讲北京城的故事。

在大栅栏的老字号里,给林巧买了朵漂亮的绢花,给林贤买了本他一直想要的《趣味数学》。

傻柱看着林墨兄妹三人天天兴高采烈地出门,偶尔酸溜溜地来一句:“哟,又出去玩啦?你小子倒是会享受!”

带着点过来人对青春年少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