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年初琐事(第2页)
“很好。以后我只和你交易,时间地点我来定”林墨点点头,似乎对他的反应很满意。他作势要起身离开,手却仿佛不经意地探入怀中。
就在孙有福沉浸在巨大财富幻想中时,林墨掏出的东西让他瞬间如坠冰窟!
那是一把冰冷的、泛着幽蓝光泽的56式半自动步枪!虽然枪口微微下垂,并未直接指向他,散发着致命的威慑!
林墨(周墨)的声音变得冰冷刺骨,每一个字都像冰锥扎进孙有福的耳朵里:“孙有福,大栅栏石头胡同7号西屋,老婆王氏,儿子孙小虎在红星小学念三年级,老家通县马驹桥孙家庄,还有两个侄子...我说的没错吧?”这是他这段时间抽空利用空间跟踪这个老家伙得到的信息。
“周...周...周先生...您...您这是...”孙有福语无伦次,冷汗瞬间浸透了棉袄里的衬衣。
“记住,”林墨的声音如同寒铁摩擦,“我知道你们做这一行的多少有些偏门的手段,但是我希望和我做生意,守规矩,我发现任何问题......”
他的手指在冰冷的枪身上轻轻敲了一下,发出“嗒”的一声轻响,在死寂的房间里却如同惊雷。“后果,你清楚。”
“不敢!绝对不敢!”孙有福声音带着哭腔,“周先生!我老孙对天发誓!绝对守规矩!绝对管住嘴!您指东我绝不往西!粮食换东西的事儿,我烂在肚子里!牵线的事儿,我拼了命也给您办好!”。
林墨冷冷地看了他一眼“东西准备好,我会联系你。记住我的话。”留下这句话语,林墨不再看孙有福,转身拉开房门,径直走了出去,消失在胡同的寒风中。
孙有福这条线,已经足够将他库存的东西兑出去,这将成为林墨获取珍贵物资木材、黄金的渠道,更将成为他在未来的的岁月中保障富贵的基本盘。而四合院中却有人在生存线上挣扎着。
贾家,年前最后一点从老家搬来的存粮,在贾张氏和棒梗小当“勒紧裤腰带”的消耗下,终究还是在开春后见了底。那个曾装了五十多斤玉米面的口袋,如今空空如也,被秦淮茹卷起来塞到了柜子最深处,仿佛这样就能抹去那份令人绝望的空虚。
粮缸彻底空了。
这个现实像一块冰冷的巨石,沉甸甸地压在贾家每个人的心上,尤其是贾东旭。
秦淮茹的脸色每日天不亮就出门挖野菜,手指冻得红肿开裂,带回来的“收获”却越来越稀薄,开春的绿芽都来不及冒出来。棒梗和小当失去了往日的活力,常常饿得趴在炕上,连哭闹的力气都没有,只能用乌溜溜的大眼睛茫然地望着屋顶。贾张氏的抱怨也少了,更多时候是呆呆地坐着,眼神空洞,偶尔长叹一声,带着无尽的愁苦和对往昔“好日子”的追忆。
“当家的,家里的粮食顶不了三天了。”秦淮茹的声音带着哭腔,颤抖着打开只剩下薄薄一层的粮缸盖子给贾东旭看,那是家里最后能充饥的东西了。
贾东旭猛地吸了一口气,他阴沉着脸,一言不发。易中海私下接济的十斤棒子面,杯水车薪。师父的恩情不能总用,也经不起这样无底洞般的消耗。他目光扫过母亲那曾经肥胖的脸和逐渐开始有菜色的妻儿,只能咬牙说道“我明天去跟工友调剂一些回来”。
第二天,贾东旭拖着疲惫的身体走进红星轧钢厂钳工车间。他没有立刻走向自己的工位,而是眼神闪烁地游走在相熟的工友之间。他压低声音,陪着笑脸,语气里带着前所未有的卑微和急切:
“张哥…家里实在揭不开锅了,您…您粮本上要是还有富余的粗粮票,匀我点行不?我按鸽子市的价…不,比鸽子市再高点!用钱跟您换!有多少我要多少”
“李师傅…您家人少又都有定量,能不能帮我把细粮票换成粗粮票,我这个月的细粮票都给您!”
贾东旭开出的价格确实比黑市略高,也急需现金,有几个家境稍好或老家有点门路的工友,匀给他几斤粮票或一小袋杂粮。贾东旭小心翼翼地揣着这点来之不易的“粮食”,下班后快步溜回家,交给秦淮茹。
贾东旭慢慢成了鸽子市的常客,每个月都到那里高价买个几十斤的粗粮红薯什么的,往年存下的积蓄也在逐渐减少。
贾张氏看着家里日益窘迫的光景终于忍不住爆发了。一天晚上,当贾东旭又一次揣着刚换来的杂粮面偷偷溜进门时,贾张氏堵在门口,拍着大腿哭嚎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