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向前(第2页)
这些模型已不再是简单的结构复制,而是涉及复杂流体力学、异形空间、特殊材料复合,甚至带有某种动态模拟功能的实验载体。
“林墨同志,这次的模型,需要模拟在特定频率振动下的微形变数据”钱研究员递过厚厚的图纸和一叠技术参数说明,语气严肃。
“我尽力。”林墨接过资料,没有多余的话语,眼神已沉浸在那复杂的线条和数据中。
面对这些挑战,林墨的应对方式愈发沉稳。他不再立即动手制作,而是先进入“鲁班工坊”,在两倍的“虚实建造场”中,进行构建与试验。
他选用不同的材料,尝试各种材料的强化处理,观察模型在模拟的振动、压力、温度变化下的反应,寻找最优的材料组合与制作工艺。现实中可能需要耗费大量材料和时间的试错过程,在工坊内被极大地压缩和优化。
当他终于开始在现实世界中动手时,每一个步骤都显得胸有成竹,精准而高效。更令人惊讶的是,在连续完成了四五批此类高难度模型,逐渐摸清了研究人员大致的实验方向和目标后,林墨开始不仅仅是一个执行者。
一次,在交付模型时,他并未立即离开,而是指着图纸上的一处结构,对钱研究员说:“钱研究员,关于这个导流槽的曲面,我根据之前几次试验数据的反馈。”
“经过我反复推演后,觉得如果将其末端曲率再增大百分之五,并将过渡区域改为渐变的涡旋形,或许能更有效地抑制紊流,提升数据稳定性。”他一边说,一边在草图上迅速勾勒出修改后的形态。
钱研究员先是愣了一下,随即接过草图,凝神细看,眼中渐渐爆发出惊喜的光芒:“唔……有道理!这个改动……妙啊!林墨同志,你不仅手巧,这脑子更是活络!你是怎么想到的?”
林墨谦逊地笑了笑:“只是根据您提供的参数和要求,多做了一些推演和假设。”
类似的情况又发生了数次。林墨提出的改进建议,往往直指模型性能的瓶颈,虽然只是结构或工艺上的微调,却在后续的实验中一次次被证明能有效提升数据质量或简化操作流程。
这天,钱研究员再次来到工作室,却没有带来新的图纸。
他看着林墨正在擦拭工具的背影,沉吟片刻,开口道:“林墨同志,你最近提出的这些改进意见,对我们帮助很大。你的思维方式和对结构的理解,已经超出了普通模型制作者的范畴。”
他走到林墨身边,语气变得郑重:“我已经向上级打了报告,建议将你从‘辅助模型制作人员’,正式纳入项目实验团队,作为编外技术顾问。
这意味着你能接触到更核心的实验目标和背景知识,也能更直接地为项目贡献你的智慧。当然,这需要经过严格的保密审查。你觉得如何?”
林墨擦拭工具的手微微一顿,抬起头,迎上钱研究员充满期待和认真的目光。窗外,夏意正浓,知了声声,而他仿佛听到了一扇新的大门正在缓缓开启的声响。”
“他放下手中的布,神色平静却坚定:“感谢钱研究员的信任。如果组织审查通过,我愿意为项目贡献更多力量。”
他知道,这不仅是身份的转变,更意味着他肩上的责任,和他所能触及的领域,将再次拓展。无论是扎根大地的联合体,还是探索未知的实验室,他这条融合了匠心与智慧的独特道路,正通向愈发广阔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