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除夕(第2页)
闫解成跟着喝了几杯,胆子也大了点,开始抱怨起来:“还是你们好啊,工资高,日子宽裕。不像我家,老爷子算得那叫一个精,我跟于莉这工资,交完生活费,想攒点私房钱都难!买个零嘴都得算计半天。”
他这话引得刘光天心有戚戚地点头,他在家也是被老爹刘海中管得死死的,动辄得咎,平日里大气都不敢喘。
刘光齐毕竟是在外面工作的人,见识多些,他抿了口酒,语气带着点不易察觉的优越和一丝烦闷:“光天、光福还小,爸管着点也是为他们好。我和老丈人厂里,看着是还行,可终究是寄人篱下……正琢磨着,看能不能找机会调出四九城来,或者换个地方发展。”
他这话一出,算是透露了点未来的打算。接着他又叹口气,“就是家里这俩弟弟,不让人省心,光天整天瞎混,光福学习不上进,爸那脾气……唉。”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刘家的经尤其难念。刘光天在旁听着哥哥的数落,不服气地撇了撇嘴,却也没敢吱声。
一向老实的杨大山,几杯酒下肚,脸膛泛红,话也多了些,他愁的是另一件事:“我跟你嫂子……就盼着能再添个孩子,热闹。可这房子……就这一间小屋,再来一个,可真转不开身了。”
这是实实在在的住房困难,也是院里许多人家共同面临的难题。他话音落下,几人都沉默了,这问题无解,只能举起酒杯,一切尽在不言中。
酒桌上,各人说着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琐事,抱怨着,炫耀着,担忧着。唯有林家兄弟,林墨沉稳地听着,偶尔插一两句,见解独到,让人信服;林贤则说着电力局的新鲜事,语气里充满干劲和对未来的憧憬。
在众人眼里,林家母亲工作轻松了,大儿子是大学生、六级工,前程远大;小儿子端稳了铁饭碗;小女儿上了中专,也是干部苗子。林家日子,那是真正的红红火火,蒸蒸日上,让人羡慕都羡慕不来。
“要我说啊,还是墨子弟有远见。”傻柱又灌了一口酒,拍了拍林墨的肩膀,“早早就认准了技术这条路,如今是六级工,大学生,将来前途不可限量啊!比我们这些大老粗强多了!”
林墨谦逊地笑了笑:“柱子哥过奖了,不过是运气好些罢了。您这食堂班长,管着几个车间职工的胃,才是真正的重任在肩。”
许大茂在旁听着,心里酸溜溜的。他向来觉得自己是院里最有本事的人,能说会道,见多识广,可如今眼看着林墨这般年轻人步步高升,自己却因无子之事在院里抬不起头,不由得又猛灌了一口酒。
夜风渐起,带着刺骨的寒意,但酒意正浓的男人们却浑然不觉。桌上的花生瓜子越来越少,酒瓶也一个个见了底。谈话的内容从家长里短渐渐转向了对国家大事的议论,每个人都在酒意的驱使下,大胆地说着平日里不敢说的话。
林墨安静地喝着酒,目光扫过酒桌上的一张张面孔,将他们的喜怒哀乐尽收眼底。傻柱相亲的矛盾心思,许大茂无子的焦虑,闫解成被算计束缚的无奈,刘光齐的野心与家庭矛盾,杨大山朴实无华的烦恼……这小小的酒桌,仿佛就是这四合院,乃至这个时代的一个缩影。
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地活着,对抗着生活的艰辛,也期盼着更好的明天。
“来,再满上!”傻柱醉醺醺地又要开一瓶新酒,被林墨轻轻拦下了。
“柱子哥,差不多了,明天还得早起拜年呢。”林墨温和地劝道。
傻柱眯着眼睛看了看四周,发现不知何时,院里的孩子们已经被各家大人叫回了屋,前院下棋、唱戏的老人们也散了,只剩下他们这一桌还在寒风中坚守。他嘿嘿一笑:“成,听我们大学生的!散了吧!”
夜渐渐深了,寒意重新笼罩下来。桌上的酒瓶见了底,花生瓜子也只剩下碎屑。众人都带着几分酒意,各自散去。傻柱帮着把桌子搬回屋,嘴里还哼着不成调的戏文。林墨和林贤扶着微醺的杨大山回了后院,这才转身回自己家。
院子里重新安静下来,只有零星的鞭炮声还在远处炸响。各家的灯火依次熄灭,四合院沉入除夕之夜的静谧之中。
旧岁已除,新年已至。每个人的故事,都将在六三年,翻开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