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四合院木工手艺人立地为秋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3章 设计小组(第3页)

我们可以在这个清晰、现代的结构骨架上,再进行外观的深化。”

他的发言技术性强,逻辑严密,始终围绕“结构的合理性、生产的标准化、功能的前瞻性”。

果然,林墨话音刚落,张思远便皱起眉头,质疑道:“林墨同志,你的结构设想很精妙,体现了你的专业水准。但是,我们设计的是家具,是充满情感和艺术性的产品,不是机器零件。”

“你的意思是,让我们漂亮的外观设计,去将就你这一套冰冷的‘框架’吗?

这岂不是本末倒置?应该是外观决定结构,结构为外观服务!先有惊艳的造型,再想办法去实现它才对!”

陈敏也立刻附和:“是的,周总、王司长,国际高端市场认可的是独特的设计语言。如果我们一开始就被一套固定的结构框住,如何发挥艺术的创造性?林工的结构方案,听起来更像是为低成本、大批量的普及型产品准备的,不符合我们的定位。”

冲突的焦点清晰地呈现出来:是“先确定一个灵活、先进的结构平台,再在此基础上发展多样化的外观”,还是“先确定一个富有冲击力的外观造型,再让结构工程师去想办法实现它”

林墨平静地回应辩论,他的策略很明确:他必须通过确定结构方向,来引导乃至“锁定”整个家具系列的基本风格,使其不由自主地朝向他所知的未来简约、功能主义的流行趋势靠拢。

他不能直接说未来会流行什么样子,但他可以通过推崇某种结构逻辑,来必然导致那种样子的产生。

他反驳道:“张同志,陈同志,并非本末倒置。一个优秀的设计,结构与外观应该是浑然一体的。

我提出的结构思路,是基于对国际市场上现代生活方式的理解。它并非‘冰冷’,而是‘理性’。”

“由理性结构生发出的形态,往往更经得起时间考验。如果我们先定下一个过于复杂或与高效生产相悖的外观,可能会导致结构笨重、成本飙升、甚至难以实现。我认为,一个精心设计的基础结构平台,不仅不会有限制,反而能为外观设计提供一个清晰、坚实的舞台,让真正的创新发生在更可控、更可持续的范围内。”

会议上形成了鲜明的观点对立。周明轩陷入沉思,这两种思路代表着不同的设计哲学和风险。

这时,香港的苏曼琪若有所思地看着林墨的结构草图,特别是那个线缆管理通道和可折叠结构,轻声对李卫国说:“李生,你觉不觉得,林工程师讲的这种强调功能和灵活性的结构思路,同我们在一些欧洲家具杂志上看到的,有啲似曾相识的感觉?尤其是那种适合公寓使用的、设计很聪明的家具……”

李卫国点点头,低声道:“系啊,苏小姐。佢呢种思路,好注重内在的‘点样用’(怎么用),唔系净系睇表面‘好唔好睇’(好不好看)。对于要出口去欧美嘅家具来讲,结构嘅合理同耐用,有时候比花哨嘅外形更重要。”

香港代表无意间的对话,虽然声音不大,却仿佛在林墨基于逻辑的辩论天平上,加上了一颗有分量的砝码。他们暗示了林墨的结构思路并非空想,而是与国际前沿趋势隐隐契合。

周明轩捕捉到了这个信息,他敲了敲桌子,做出决断:“今天的讨论很好,明确了我们面临的核心问题。这样,不做决断,但做一次‘实践检验’。”

“林墨同志,请你在一周内,将你提出的核心结构系统,尤其是可伸缩桌腿和模块化柜体,做出一个1:5的详细结构模型和节点大样图,要能看到具体的受力逻辑和组装方式。”

“张思远、陈敏同志,你们也基于你们的外观理念,不受林墨结构限制,完成一套完整的效果图,但要特别注明你们预期需要哪些复杂的结构或工艺来实现。”

“下次会议,我们实物对照,再深入讨论哪种路径更适合我们这个‘高端系列’的目标。散会!”

林墨知道,第一回合是僵局,但也是他展示实力的机会。他需要用实实在在、无可挑剔的结构模型,来证明自己的思路才是通往国际市场的正确方向。他收起图纸,目光坚定,准备迎接这场关于设计主导权的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