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四合院木工手艺人立地为秋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7章 备考与实习(第2页)

“老师,没有专门做过。只是在图书馆看相关书时,特别留意过不同成分、工艺对材料性能影响的机理和大量数据案例。”林墨谦逊地回答。他脑海中浮现的是那些啃读过的《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水泥工艺学原理》中的微观结构图和性能曲线。

他理解水泥水化产物如何影响强度发展,知道钢材的晶粒尺寸、缺陷如何决定其力学行为。因此,他看到的不仅仅是试块和钢筋,更是其内部微观结构的宏观体现。这种从本质出发的理解,让他对实验过程和结果有一种洞若观火的掌控感。

建筑构造认知实习,老师带领学生们穿梭于校园内外的建筑工地。他们戴着安全帽,看着图纸,对照着真实的墙体砌筑、楼板支模、钢筋绑扎、屋顶架设过程。

他能将《建筑构造》课本上的二维图纸和说明,与眼前的三维实体紧密联系起来,并能用初步的力学知识进行解释。当老师提问某个构造做法的原理时,林墨往往能给出超出课本的、更为本质的回答。

工程测量实习,是重头戏。学生们扛着水准仪、经纬仪、标尺、花杆,在校园划定的大片区域进行地形测量、导线测量和高程测量。

七月的烈日下,测量工作异常辛苦。对中、整平、读数、记录、计算……每一个步骤都要求一丝不苟。许多同学被复杂的仪器操作和繁琐的数据计算弄得手忙脚乱,误差超限、返工重测是家常便饭。小组内部常因操作失误或计算错误产生摩擦。

林墨则成了小组的“定海神针”。他操作仪器的速度又快又准,对中整平几乎瞬间完成,读数清晰果断。更关键的是,他对测量误差的产生原因和控制方法有着深刻理解。

他明白视准轴误差、横轴误差、竖轴误差等仪器误差的影响规律,懂得如何通过正确的操作和测量方法来消除或减弱它们。在数据记录和处理上,他极其严谨,并能快速进行近似平差计算,及时发现粗差。

有一次,小组测闭合导线,角度闭合差始终超限,大家反复检查角度观测记录,焦头烂额。林墨没有急于重新观测,而是冷静地让大家检查标杆是否立直,特别是转点处的地面是否坚实。

果然,发现有一处花杆因为插在松软土里,在观测间隙发生了轻微倾斜。修正后,闭合差立刻符合要求。这件事让小组同学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林墨的突出表现,不仅体现在操作熟练和结果精准上,更体现在他偶尔提出的问题上。他会向老师请教:“如果采用更精密的测量方法,比如三角高程测量代替水准测量,在长距离或高差大的情况下,精度和效率会如何变化?”

“现代工程中开始出现的电子测距技术,其原理和前景如何?”这些问题,已经超出了本科二年级教学大纲的范围,触及了测量学发展的前沿,显示出他广阔的知识面和求知欲。

实践环节结束时,林墨所在的测量小组成果精度最高,报告撰写最规范;他的材料实验数据最可靠,分析最深入;在构造认知报告中,他绘制的节点详图精准,分析论述有理有据。指导老师们在私下交流时,无不感叹林墨的实践能力和理论深度,认为他远远超出了一个大二学生的水平,甚至不逊于一些高年级生。

面对赞誉,林墨依旧平静。他知道,这一切都源于鲁班工坊带来的极致练习效果和那些在图书馆废寝忘食啃读“超纲”书籍的日日夜夜。实践检验了理论,理论指导了实践,两者相互促进,让他的专业技能飞速成长。

通过这一阶段的实践,林墨不仅巩固了专业知识,更在老师和同学心中确立了“理论扎实、动手能力极强、善于思考”的深刻印象。

他的大学生涯,如同经过精心设计和施工的建筑,基础深厚,结构稳固,正向着更高的目标稳步攀升。而接下来的暑假,等待他的将是另一场重要的实践检验——木工六级工考核。

四合院里,备考的气氛已白热化。易中海下班后就把自己关在屋里,打磨他的样板和工具,嘴里念念有词,计算着各种公差配合;

刘海中弄了块铁疙瘩在家“砰砰”地练习锤工,惹得二大妈直抱怨;傻柱则变着花样摆弄他的炒勺和刀工,试图在色香味形上再突破一把;就连许大茂,也把他那套放映设备擦了又擦,反复练习调试镜头和更换片盘的速度。

整个院子弥漫着一股焦虑又充满希望的躁动。人人都在拼命练习,试图在最后关头提升哪怕一丝一毫。

唯有林墨依旧按着自己的节奏生活。白天,大部分时间依旧泡在图书馆,看的却不再是备考书籍,而是更深入的机械原理、工程数学甚至是一些国外关于工业设计的期刊。

晚上,意识则沉浸在“鲁班工坊”中,继续挑战那些七级工才需涉猎的复杂课题——大型木结构力学推演、异形曲面制作、材料改性实验……

对于六级工的考核内容,他只是在考前一周,每天抽出少许时间,在工坊里将几个经典的六级考核件——比如一个包含复杂榫卯的变速箱木模,或是一个带有精确齿轮组的分度机构——快速地、行云流水般地做上一遍。

他的动作流畅、精准,仿佛演练过千百遍。每一次下刀,每一次测量,都恰到好处,毫厘不差。做完之后,他甚至不再仔细检查,因为自信绝不会出错。

这种熟练,源于之前无数个日夜在汽车楼工作室和鲁班工坊内的高强度锤炼,源于那台一丝不苟的木质发动机模型,早已将精度和规范刻入了他的肌肉记忆。

他知道,以自己的水准,通过六级工考核,除非出现不可抗力的重大失误,否则已是板上钉钉。他的目标,早已越过了六级,投向了那更高更远的七级境界。

那需要的是时间的积累、更广阔的眼界以及对“道”的领悟,绝非眼下这短期突击所能企及。因此,他心中并没有忐忑,只有一片平静的期待,期待一个对自己现阶段技艺的正式认可。

考核前夜,院里众人心绪不宁,辗转反侧。林墨却睡得格外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