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四合院木工手艺人立地为秋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8章 期末与七级(第2页)

赵山河听完林墨关于六级工技艺已然纯熟、渴望更进一步的想法,眯着眼,嘬了半天烟袋,才缓缓开口:

“七级工?嘿,小子,心气不小。六级磨的是手、眼、心的准头,是‘术’。七级是啥?是规矩,是法度,是因材施教的变通,是见微知着的眼光。”

他指着院里一堆形态各异的木料:“同样一块木头,在不同人手里,是椽子,是檩条,是雕花板,还是只能当柴烧,这就见了高下。”

“七级工,得能看透材料的‘性’,知道它最适合干啥,咋样处理能把它最好的那股劲儿发挥出来,还能顺应它的‘脾气’,让它在岁月变迁里保持稳定。这叫‘识材’。”

“再者,”赵山河目光变得深邃,“六级工能做复杂的物件,但七级工,得能‘规划’和‘统筹’。给你一个大活儿,比如起一座亭子,打一套复杂的组合家具。”

“你得心里有全盘,知道先做哪步,后做哪步,各个部件怎么衔接最合理、最牢固、最省料、最美观。中间出了意外,料有瑕疵,或者客户改了主意,你得能立刻拿出应变的法子,保证大局不乱。这叫‘掌总’。”

“最后,”他顿了顿,“七级工的手艺,得带点‘灵气’了。不是耍花活,而是在严守规矩的基础上,能有一点自己的理解和发挥,让做出来的东西不仅好用,还耐看,有那么一股子说不出的精神头。这需要阅历,需要悟性,急不来。”

赵山河最后道:“我能指给你的路,就是别光闷头做小玩意儿了。去找些大料,尝试独立完成一些复杂的、带有设计意味的东西。”

“比如,自己设计并打造一架能实际使用的传统织布机,或者一架结构复杂的马车模型,要能真的转动受力。过程中,你会遇到所有我刚才说的问题。琢磨透了,你也就摸到七级门槛了。”

林墨深深一揖:“谢师父指点,弟子明白了。”

接着,林墨又备了份礼物,去拜访了陈枋安陈厂长和陈永年老爷子。

陈厂长听闻林墨的来意,很是赞赏:“好啊!年轻人就该有这股不断向上的劲儿,你现在已经超过我了!七级工,那是匠人里的尖子了,不光手艺要顶尖,很多时候还得能带队伍,解决生产里的疑难杂症。你在学校学的那些力学、数学知识,这时候就能派上大用场了!理论结合实际,才能站得更高。”

陈永年老先生则抚须笑道:“小林子,七级工往上,很多时候拼的不是手速,而是脑子里的‘图谱’和心里的‘杆尺’。见过的、摸过的好东西越多,心里就越有底。”

“回头我整理一下我这些年记的笔记,里面有些老匠人处理特殊材料、特殊结构的心得,或许对你有用。有空啊,多去博物馆、古建筑工地看看,看古人是怎么解决大跨度、承重、抗震这些问题的,那才是真正的智慧。”

最后,林墨通过书信联系上了已回到原单位的雷万春师傅。雷师傅的回信很快,字迹刚硬,言简意赅:

“七级?简单。一、吃透三本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木结构设计规范》”。

“二、找一台真正的复杂机器,最好是老式蒸汽机或者机床,把它全部零件拆解测绘,不仅做木模,还要用金属材料做出至少三个核心运动部件,精度要达到图纸要求,能实际装配运转。”

“三、独立完成一次大型木模项目的全程规划与调度,比如铸造用的成套箱体木模。做到了,再来找我。”

三位师傅,指出的方向不同,却都切中要害:赵山河重“道”与“悟”,陈老看重“见识”与“底蕴”,雷师傅则强调“理论”与“极限实践”。林墨将他们的话一一记在心里,知道自己接下来的道路已然清晰:深化理论,挑战更复杂宏大的项目,拓宽眼界,并开始有意识地进行“设计”与“规划”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