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新学期(第1页)
九月,秋高气爽,水木园再次迎来了沸腾的人潮。林墨升入了大二,背着简单的行李回到206宿舍。宿舍里气氛依旧,却也有些微妙的变化。
周伟和杨振华这类活跃分子,早就按捺不住,跑去迎新处凑热闹,帮着搬行李、指路,享受作为学长的优越感,顺便看看新来的学妹里有没有出挑的。
王建国和沈知书则几乎是踩着图书馆开门的点就钻了进去,大二的课程据说难度陡增,《结构力学》、《材料科学基础》像两座大山压在眼前,他们必须争分夺秒地预习。尤其是沈知书,眉头锁得更紧了,仿佛要将书本里的每一个公式都刻进脑子里。
徐润卿的变化则更为明显。大一期末那张成绩排名表,像一根细刺扎在他心里。他一直自诩文化底蕴深厚,学习能力不俗,却没料到会被来自工厂、看似低调的林墨超过。
虽然表面上依旧维持着矜持与得体,但眼底却多了几分不易察觉的紧迫和较劲。新学期一开始,他就给自己制定了更严密的学习计划,连以往偶尔参与的“文化沙龙”都减少了许多,显然是要在学习成绩上找回场子。
林墨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并未多言。他清楚自己的目标和精力该投向何处。安顿好宿舍后,他习惯性地先去了一趟汽车楼,那里有他暑假期间的心血结晶,也有他接下来需要持续磨练技艺的空间。
汽车楼里,似乎比往日更热闹了些。一个负责发动机相关研究课题组的老师,带着几名高年级学生从外地实习归来。他们风尘仆仆,正准备到工作室整理资料,讨论下一步的实验方案。
一进工作室,课题组老师的目光就被工作台一角的东西吸引了。那里并排摆着三台“设备”——一台解放ca10的发动机,一台嘎斯51的发动机,还有一台似乎是某种新型号的实验机模型。它们看上去崭新,金属部件在灯光下甚至有些反光,形态、管路、附件一应俱全。
“咦?王师傅,系里添新设备了?还是实验模型到了?这看着挺精致啊。”老师好奇地走上前,伸手想去摸那台“解放”发动机的缸体。
跟在后面的王师傅还没来得及回答,老师的手指已经触碰到了“缸体”。
触感不对!
没有金属的冰凉坚硬,反而是一种温润、略带弹性的质感,仔细看,那“金属光泽”也并非漆面,而是一种极高明的手工打磨和上色营造出的视觉效果!
“这……这是木头做的?!”老师猛地缩回手,难以置信地瞪大了眼睛,俯下身仔细观瞧。他这一声惊呼,也引来了身后几位学生的围观。
“是啊,李老师,”王师傅这才得空开口,语气里带着一种与有荣焉的得意,“可不是买的,是咱们学校那个大一……哦不,现在大二了,土木系的林墨,暑假在这儿鼓捣出来的。照着那边那两台废铁疙瘩,一比一做的。”
“林墨?大一学生?手工做的?”李老师一连串的疑问,脸上的惊讶之色更浓。他围着三台木制发动机模型转了好几圈,越看越是心惊。这不仅仅是形似,连很多细节,比如螺栓的分布、油管的走向、甚至一些铭牌的凹凸感,都做得极其逼真!
“这手艺……神乎其技啊!”一个学生忍不住赞叹。
李老师的好奇心被彻底勾了起来:“能……能拆开看看吗?”他问王师傅,语气里带着一种研究者特有的探究欲。
王师傅想了想,林墨走之前倒也没说不能动,便点了点头:“拆吧,那小子应该不会介意,他本来也就是做着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