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琐事(第1页)
秦淮茹即将顶替贾东旭进厂上班的消息,如同在四合院这潭看似平静的水面投下了一块巨石,激起了巨大的波澜和难以置信的惊呼。
前一天,杨厂长还态度强硬地坚持原则,要求贾家接受抚恤金和等待棒梗长大接班的方案,一副毫无商量余地的姿态。怎么一夜之间,事情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秦淮茹可以接班,连户口和孩子的口粮问题都一并解决了?
这巨大的转折让所有邻居都懵了,纷纷议论这到底是走了怎样通天的门路。
“我的老天爷!秦淮茹接班?这…这怎么可能?杨厂长那头能答应?”二大妈拍着大腿,眼睛瞪得溜圆,脸上写满了不可思议。
“可不是嘛!听说还是李怀德副厂长亲自给办下来的!抚恤金少了点,但给了工作指标和户口,这可是实打实的长远饭票啊!”三大妈压低声音,语气里充满了羡慕和一丝嫉妒,“贾家这是走了什么大运?死了儿子,反倒让儿媳妇端上了铁饭碗?”
“运?我看是李副厂长发了善心吧?要不就是易大爷背后使了大力气!”有人猜测道。
“易中海?他有那么大面子说动李厂长推翻杨厂长的决定?”立刻有人反驳。
众人议论纷纷,各种猜测都有,但谁也说不清这背后真正的关窍。他们只觉得李怀德副厂长能量巨大,且心肠够好,肯为贾家这样的困难户出头。
然而,有一个人却注意到了不寻常的细节。那就是许大茂。
他清楚地记得,就在事情出现转机的那天下午,李怀德副厂长在贾家碰了一鼻子灰,出来时脸色并不好看。但就在前院月亮门那里,他和推着自行车刚回来的林墨聊了几句。之后,李副厂长的态度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甚至没再回贾家,而是急匆匆地离开了。
难道……是林墨?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许大茂自己都吓了一跳。林墨一个学生,能有这么大能量,说动一个副厂长改变主意?但联想到林墨之前就能设计出广交会的爆款家具,还能参与部委设计院的研究,甚至能和孙老蔫那样的老猎人进山打猎……这小子身上看不透的地方实在太多了。
他找了个机会,凑到林墨身边,假装随意地提起:“墨子,行啊你!贾家这事,真是峰回路转!听说李厂长最后拍了板?你那天跟李厂长在前院聊啥呢?是不是你小子给支了什么高招?”
林墨正在收拾书包准备返校,闻言头也没抬,语气平淡得像在说今天天气不错:“大茂哥说笑了,我能支什么招?李厂长就是问我学业怎么样,勉励了我几句。贾家的事,是厂领导体恤工人困难,工会妇联积极争取的结果,跟我一个学生有什么关系。”
他的否认干脆利落,表情没有丝毫破绽,仿佛那天真的只是一次普通的寒暄。
许大茂狐疑地打量着林墨,试图从他脸上找出哪怕一丝一毫的蛛丝马迹,但最终什么也没发现。
他干笑两声:“呵呵,也是,也是……我就随口一问。”心里却愈发觉得林墨深不可测。即使这事真跟林墨有关,他既然不想承认,自己再问也问不出什么,反而可能得罪这个越来越看不透的邻居。许大茂暗暗决定,以后对林家,对林墨,得更客气几分才行。
贾家的风波渐渐平息,林墨的生活重心再次回到了校园和技艺精进上。
时间滑入六月,初夏的水木园草木葱茏,生机勃勃。在汽车楼雷万春师傅那里历经数月近乎严苛的锤炼,加上每晚在鲁班工坊内双倍时间的疯狂练习,林墨的技艺终于迎来了质的飞跃。
这一天,他独立加工一组用于新型号发动机试验的精密垫片木模。要求极高,不仅平面度要控制在极小的公差内,几个安装孔的相对位置误差更是要求不能超过0.4毫米。
林墨凝神静气,心如止水。他摒弃了大部分机床辅助,主要依靠手工刮削、研磨和极致的测量校正。指掌九式带来的精微控制力被他发挥到极致,手腕稳定如磐石,指尖感受着刀刃与木质纤维最细微的互动。每一次落刀,每一次测量,都精准得令人惊叹。
当最后一片垫片木模加工完成,他拿起雷师傅那把他已经无比熟悉的、精度极高的瑞士千分尺,反复测量关键尺寸。
数据一次次显示在量表上:0.401mm,0.399mm,0.400mm……误差稳定地控制在±0.4毫米的范围内!
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