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黑风山探路与樵夫秘闻(辛丑年孟春?续六)(第1页)
正月十八的天还没亮透,青州城的南门就吱呀一声开了。韩将军带着两百亲兵列成整齐的队伍,手里的长枪在晨雾里泛着冷光,马蹄踩在青石板路上,发出沉闷的“哒哒”声,惊飞了屋檐下栖息的麻雀。
朱福友背着个布包,里面装着郑先生给的古籍、解毒药材,还有几块昨天缴获的阴灵石,沉甸甸的压得肩膀有点酸。他看了眼旁边的陈丰兵,这家伙正低头摆弄着银针,针囊里插满了长短不一的银针,连腰间都别着个小瓷瓶,里面装着金疮药和麻药,活像个移动的药箱。
“丰兵,你这是把整个药铺都搬来了?”朱福友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咱们是去救人,不是去摆摊行医,你带这么多东西,一会儿爬山的时候小心别崴了脚。”
陈丰兵脸一红,把针囊往怀里塞了塞:“俺这不是怕万一有人受伤嘛,上次你被邪修砍了一刀,要是俺当时带了更好的金疮药,你也不至于疼了好几天——再说了,这些银针不仅能治病,还能对付邪修,关键时刻能派上大用场。”
“行,你有理。”朱福友无奈地笑了笑,转头看向孙海兵。这小子今天穿了件新做的粗布短打,腰间别着根木棍,脸上带着几分兴奋,正跟几个亲兵聊得热火朝天,时不时还比划两下拳脚,显然是对今天的行动充满了期待。
“海兵,别光顾着聊天了,”朱福友喊道,“一会儿进山之后,跟紧队伍,别到处乱跑——黑风山地形复杂,还有很多陷阱和毒蛇,要是走丢了,哭都找不到地方。”
孙海兵赶紧跑过来,用力点头:“俺知道了!俺肯定跟紧你,绝不乱跑——对了,朱先生,俺昨天跟伙房老周学了个新技能,能把干粮烤得香喷喷的,一会儿休息的时候俺烤给你吃!”
朱福友笑着点头:“好啊,正好尝尝你的手艺,别跟上次似的,把饼烤得跟石头一样硬,咬得俺牙疼了好几天。”
众人正说着,张新泉从后面走了过来,他今天换了件黑色的劲装,看起来比平时利落了不少,腰间别着一把短刀,手里拿着一张折叠的地图,正是郑先生给的《青州山川志》。“都准备好了吗?”他问道,“樵夫已经在前面等着了,咱们得尽快出发,争取在中午之前赶到黑风山的半山腰。”
朱福友点点头,示意韩将军下令出发。队伍浩浩荡荡地朝着黑风山走去,晨雾渐渐散去,太阳慢慢爬上山头,金色的阳光洒在山林里,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走在最前面的是两个樵夫,一个叫王老汉,头发花白,脸上布满了皱纹,手里拿着一把砍柴刀;另一个叫李小二,是王老汉的儿子,二十多岁,身材高大,背着一个竹筐,里面装着水和干粮。
“朱先生,前面就是黑风山的入口了,”王老汉停下脚步,指着前面的一条小路说,“这条小路通往半山腰,不过路上有很多荆棘和陷阱,都是以前进山打猎的人挖的,你们可得小心点。”
朱福友点点头:“谢谢您,王老汉,一会儿就麻烦您给我们带路了——您经常来黑风山砍柴,有没有见过什么奇怪的人或者事?比如穿着黑衣的邪修,或者背着黑布袋子的人。”
王老汉皱起眉头,想了想说道:“说起奇怪的事,俺还真见过——大概半个月前,俺进山砍柴的时候,在半山腰看到过几个黑衣人,他们背着黑布袋子,鬼鬼祟祟的,好像在找什么东西。俺当时躲在树后面,没敢出来,等他们走了之后,俺去看了看,发现地上有很多黑色的石头,跟你们昨天给俺看的阴灵石一模一样。”
“那您知道他们往哪个方向走了吗?”张新泉赶紧问道。
王老汉指了指左边的一条小路:“往那边走了,那条小路通往一个山洞,俺年轻的时候去过一次,里面黑漆漆的,还有很多蝙蝠,后来就再也没去过了——不过俺听说,那个山洞里闹鬼,晚上经常能听到哭声,很多进山的人都不敢靠近。”
孙海兵听得心里发毛,忍不住问道:“王老汉,那个山洞真的闹鬼吗?会不会是邪修搞的鬼?”
王老汉叹了口气:“谁知道呢,反正俺是不敢去——你们要是想去那个山洞,可得多加小心,别被鬼缠上了。”
朱福友笑了笑:“谢谢您的提醒,王老汉,我们会小心的——咱们继续出发吧。”
队伍沿着小路往山上走,小路果然很不好走,两旁长满了荆棘,刮得衣服“沙沙”响,地上的石头凹凸不平,一不小心就会绊倒。陈丰兵走在孙海兵旁边,时不时地帮他拨开荆棘,生怕他被划伤。
“丰兵哥,你说那个山洞里真的有孩子吗?”孙海兵小声问道,“俺昨天晚上梦见那些孩子了,他们哭得好伤心,俺心里难受得很。”
陈丰兵拍了拍他的肩膀:“放心吧,咱们肯定能救出那些孩子——你忘了,朱先生说过,团结就是力量,咱们这么多人,还怕救不出几个孩子吗?再说了,还有俺的银针,要是遇到邪修,俺扎得他们哭爹喊娘。”
孙海兵点点头,心里稍微踏实了一些。众人走了大概两个时辰,终于来到了半山腰,眼前出现了一个山洞,洞口被茂密的藤蔓挡住了,只留下一个小小的缝隙,里面黑漆漆的,隐约能听到里面传来的声音,像是风声,又像是哭声。
“朱先生,前面就是那个山洞了,”王老汉停下脚步,指着山洞说,“俺就送你们到这儿吧,里面太危险了,俺不敢进去。”
朱福友点点头:“谢谢您,王老汉,这是给您的酬劳。”他从怀里掏出几枚铜钱,递给王老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