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疯病没得治只能在各个世界发疯吗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6章 古代流民13(第2页)

那孩子约莫四五岁,怯生生地递过颗野山楂,小手里还沾着羊毛絮。

夏天接过来,咬了口,酸得眯起眼,孩子“咯咯”笑了起来,先前的拘谨散了大半。

其他妇人也纷纷低下头,手里的羊毛线又开始翻飞,这次织出的图案里,除了模糊的狼,还多了几株青竹——那是清河县常见的植物。

从贫民窟出来,夏天路过苏清婉的药铺,看到她正给一个穿绸缎的陌生男人诊脉。

那男人面色虚浮,眼神却很亮,时不时瞟向药铺墙上挂着的草药图谱,像是在打探什么。

“这位是?”夏天走进药铺,随口问道。

“是从府城来的药材商,”苏清婉一边写药方一边说,“说想收些咱们县的草药,尤其是黑风岭的‘血参’。”

那男人立刻站起身,拱手笑道:“在下钱通,久仰夏姑娘大名。听闻清河县战后百废待兴,特来做点小生意,还望姑娘多多关照。”

他说话时,袖口滑落,露出块油润的白玉佩,上面刻着朵歪歪扭扭的牡丹——那花样,和魏庸生前常戴的那块如出一辙。

夏天心里一凛,面上却不动声色:“钱老板客气了。清河的草药都是百姓辛苦采的,价钱公道,童叟无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钱通笑了笑,接过药方:“那是自然。不知姑娘可否带我去黑风岭看看?听说那里的血参药效最好。”

“黑风岭是联防军的训练场,外人不便进入。”夏天淡淡拒绝,“钱老板要是诚心收药,让阿吉跟你对接就行。”

钱通眼里闪过一丝不悦,却没再强求,拿着药方匆匆离开了。

苏清婉看着他的背影,低声道:“这人不对劲,他问的不是草药价钱,而是黑风岭的守卫换班时间。”

“我知道。”夏天走到窗边,看着钱通钻进一辆豪华马车,车帘上绣着的牡丹花纹,和魏庸府里的一模一样,“魏庸的余党来了。他们盯上的不是草药,是铁矿。”

傍晚,赵虎从镇北军营地回来,带回了萧策的回信。

信上说,朝廷确实有“军矿不得私用”的律法,但黑风岭铁矿是夏天协助镇北军夺回的,特批清河县可以“有限制使用”,只要不打造兵器,做农具和日用品完全合法。

“萧将军还说,让咱们提防府城的魏家余孽,”赵虎擦着汗,“他已经派人盯着了,让咱们别硬碰硬。”

阿吉也查来了消息:邻县之所以不让卖铁器,是因为府城的魏家公子魏明安下了命令。魏明安是魏庸的侄子,靠着魏庸以前的关系,在府城当了个通判,最近一直想把黑风岭铁矿揽到自己名下。

“这姓魏的,跟他叔叔一样不是好东西!”赵虎怒拍桌子,“要不咱们带人去府城,把他也给办了?”

“不行。”夏天摇头,“魏明安是朝廷命官,没有确凿证据,动他就是谋反。咱们现在要做的是稳住阵脚,把铁器坊开起来,让百姓尝到甜头,到时候就算魏明安想动手,也得掂量掂量。”

她让阿吉写了告示,贴在县城各处:凡愿意到铁器坊做工的百姓,管吃管住,每月还有两百文工钱。告示刚贴出去,就围满了人,连那些蛮族妇人都来打听,能不能去帮忙剪羊毛、纺线。

“当然能!”夏天看着攒动的人头,朗声道,“只要肯干活,不管是本地人还是外乡人,清河都欢迎!”

铁器坊很快就开了起来。

李铁匠带着几个徒弟打铁,叮当声传遍半个县城。

妇女们在旁边的院子里纺线织毯,彩色的羊毛堆成了小山。

赵虎的商队也组建起来了,赶着马车往周边县城送货,每次回来都带回满满一车棉花和盐巴。

清河县渐渐有了生气,连府城的小商贩都跑来进货,说清河的铁锅炒菜香,镰刀割麦快,毛毯铺着比绸缎还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