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不识好歹歇后语上一句是啥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6、她要出人头地(第3页)

她知道,在这个家里,自己的存在本就尴尬,她感激段伟成和李兰春对自己的抚育之恩,同时,也在尽自己的努力去弥补段时梁。

段时梁骂她野种,是没爹没妈的孩子,是住在他们家的寄生虫。

段时凛听着,没说话。

1985年的冬天特别冷,田里的庄稼都冻死了,一整个秋收也没东西,家里的收入来源全靠在外务工的段伟成。

雪上加霜的是,那一年,段伟成跟着同乡转去了上海打工,想碰碰运气,结果整整一年,农民工的活计不多,在那寸土寸金的地方,段伟成没攒下一分钱,还出了车祸,李兰春急了,将家里交代好后,她收拾收拾就赶去了上海照顾丈夫。

那会儿,段时凛5岁,和15岁正在上初中的段时梁一起生活了半个月。

李兰春嘱咐儿子每天晚上放学都要回家给段时凛做饭,她在地窖备了很多白菜和面条,还有米面粮油,足够他们俩生活了。

但这对段时梁来说无疑是有些为难的。

他初中是寄宿制,一周才回一次家。

镇上的学校跟家里距离四十多里路,走一趟都得两个多小时,他又没钱坐车,每天下午六点放学,晚上还有九点半才结束的晚自习,这就意味着段时梁必须放弃上晚自习,然后徒步回家照顾段时凛,第二天再凌晨四点半出发去学校上早自习。

段时梁打心底里不愿意,但李兰春并没有其他的选择,只说妹妹交给他了,随后就急匆匆踏上了去上海的大巴。

李兰春走的当天下午,段时梁就丢下段时凛去了学校。

下午六点,放学铃声响起,段时梁没有离开校园,而是慢悠悠去了食堂吃饭,然后参加了晚自习,一直到第三天的晚上,他才跟老师请了假,说回家一趟。

到家门口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八点多了,月上枝头,到处都是黑漆漆的,但好在月光很亮,照的四周通亮一片,不用打手电筒就能看清路。

段时梁气喘吁吁地推开门,就看到灶台边点了根蜡烛,段时凛站在板凳前,正握着锅铲煮面。

四目相对,兄妹俩相顾无言。

段时凛一点也不惊讶他才回来,反而很淡定地给自己盛了碗面条,吃了两口后还问段时梁吃不吃。

段时梁吃个屁,看到段时凛只是瘦了点,衣服脏了点,但浑身上下一点没事,气不打一处来,然后气哼哼地又走回了学校。

直到周五放学,段时梁才回家,看到段时凛不仅学会了做饭,还把自己的衣服都洗好晾了起来,更加气闷了。

于是接下来的一个星期,他直接等到周五才回家。

这次的段时凛依旧完好无损,只是眼周乌黑,小脸有点发黄,看着很是憔悴。

李兰春回来后,看到段时凛削瘦的可怜样,顿时就将段时梁给大骂了一顿。

她猜到大儿子肯定没好好照顾妹妹。

令段时梁意外的是,段时凛并没有开口向母亲告状,揭发说他这段时间就没怎么回过家,也没提及他一顿饭都没替她做过。

自然也没人知道,这个小姑娘每天夜里都抱着自己坐在床角,一刻都不敢合眼。

以前都是李兰春抱着段时凛睡觉。

家里的床只有两张,李兰春和段时凛共一张,段时梁单独一张。

没有养母的夜晚,漆黑的夜里,段时凛总会听到房间里各种奇怪的动静,偶尔还会听到有人说话的声音,她吓得没法睡,只能趁着白天天亮眯一会儿,然后夜里继续坐一晚上,直到隔壁大伯公家养的公鸡打鸣,晨光破晓,她才能松一口气。

段时凛清楚,段时梁不会管她死活的,说了,大哥也只会骂她多事,所以她一个字都没提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