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重生成为国防生开局就立一等功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98章 涟漪之下——挤兑风波与境外迷踪(第2页)

“当然不是!”周为民立刻说,“大家信任政府,就请配合街道和派出所的同志,先有序疏散,不要聚集。工作组会尽快给大家一个初步的说法。大家可以推选几个代表,留下联系方式,随时了解进展!我们社区也可以作为大家的一个联络点,有什么消息,第一时间通知大家!”

这时,刺耳的警笛声由远及近,市金融监管局、市场监管局和公安局经侦支队组成的联合工作组车辆抵达现场。工作组组长,一位市金融监管局的副局长,立刻接过喇叭,权威地宣布了政府介入调查的决定,并公布了临时接待点和咨询电话。

看到政府迅速而有力的行动,再加上周为民等基层干部在一旁耐心疏导,人群中激愤的情绪开始慢慢平复。在民警和干部的引导下,大部分群众开始逐渐散去,少数代表被请到街道办进行进一步沟通。

周为民看着逐渐恢复秩序的街道,长长舒了口气,后背早已被汗水浸透。他知道,这只是暂时稳住,真正的考验在于工作组能否快速查清“鸿福”的底细,给群众一个确切的交代。

省政法委指挥中心,沈青云同步听取了专案组关于“h.F.G.L”和境外“罗先生”的汇报,以及昆北市关于“鸿福”小贷挤兑风波初步得到控制的报告。

“‘鸿福’这边,要督促工作组加快进度,尽快给出权威结论,稳定人心。如果确实与‘鑫利财富’案无关,要坚决辟谣,恢复其正常经营;如果有关联,立即立案侦查,控制责任人,纳入‘11.28’案统一侦办!”沈青云首先对基层危机做出指示。

然后,他的目光投向屏幕上关于境外线索的简报。这才是真正棘手的难题。

“跨境追赃……”沈青云沉吟着。他深知其中的复杂程度。这涉及到不同法域的法律冲突、司法协助条约的执行、以及繁琐的证据转换和认定程序。即便通过国际刑警组织发布了红色通报,想要顺利将资金追回,也绝非易事,往往耗时数年,且成功率不高。那个“罗先生”,显然是在境外负责接应和洗钱的关键人物。

“沈书记,”王铁山厅长语气凝重,“根据以往经验,资金一旦离境,特别是进入某些离岸金融中心或通过复杂的地下钱庄体系,追查难度极大。即便找到,对方也很可能利用当地法律进行缠讼。”

沈青云沉默了片刻,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个法律问题,更是一场意志和实力的较量。

“难度大,不代表就不做!”他最终抬起头,眼神锐利,“立刻做两件事:第一,责成专案组,将所有涉及境外资金转移的证据,按照国际司法协助的要求,进行最严格的梳理、固定和翻译,确保我们的请求在法律上无懈可击。第二,以省政法委的名义,起草一份紧急报告,上报中央政法委和公安部,详细汇报此案涉及的重大民生和社会稳定风险,以及已掌握的明确境外线索,请求中央层面协调,通过外交和司法合作渠道,启动对‘h.F.G.L’公司和‘罗先生’的调查,并尽力促成追赃合作!”

他顿了顿,加重语气:“我们要让上面看到我们的决心,也要让对手知道,无论他们跑到哪里,我们都绝不会放弃追查!这笔老百姓的血汗钱,能追回一分是一分!”

命令迅速下达。一场更为宏大、也更为艰难的跨境法律战,悄然拉开了序幕。

处理完“鸿福”小贷门口的危机,周为民回到社区,已是傍晚。他疲惫地靠在办公室椅子上,感觉浑身像散了架一样。但他脑子里还在回放着白天的混乱场景,一种职业的敏感让他觉得,“鸿福”这件事似乎没那么简单。

他打开电脑,开始搜索本地论坛和社交媒体上关于“鸿福”小贷和“鑫利财富”的讨论。在一片抱怨和恐慌的言论中,一条不起眼的留言引起了他的注意。一个网名叫“天涯浪子”的用户在某个帖子下面回复说:“‘鸿福’的李福贵以前好像跟人在南边合伙开过厂,后来亏了,才回来搞小贷的,他那点底子,能经得起这么折腾?”

南边?合伙开厂?周为民心里一动。他想起之前隐约听人提起过,吴天豪早年也曾在南边某个经济特区混迹过。这会是单纯的巧合吗?

他立刻拿起电话,打给一个在工商部门工作的老同学。“老同学,帮我个忙,查一下一个叫李福贵的人,以前有没有在南边,比如深圳或者珠海,注册过公司或者合伙办过企业……对,比较急,关系到我们这边一个案子。”

放下电话,周为民的心跳有些加速。这或许只是一个无端的联想,但也可能是一条未被重视的线索。如果李福贵和吴天豪早年就有交集,那么“鸿福”小贷与“鑫利财富”的关联,可能就不仅仅是远房亲戚那么简单,背后或许隐藏着更深层次的、不为人知的勾结。

他没有声张,决定等老同学那边的查询结果。风暴之下,暗流涌动,一些看似微小的涟漪,或许正指向风暴更深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