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重生从警察开始的小说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97章 暗流与刀锋(下)——人赃并获与新的涟漪(第2页)

“……”

“知道为什么带你到这里来吗?”

“……”

“‘鑫利财富’平台是你实际控制和操作的吗?”

“我要见我的律师。”吴天豪终于开口,声音干涩,却带着一种程式化的抵抗,“在律师到来之前,我什么都不会说。我有权保持沉默。”

他闭紧了嘴巴,无论审讯人员如何宣讲政策、施加心理压力,他都像一块顽石,不再发出任何声音。他深知自己涉案金额之巨,一旦开口,必然是万劫不复。他在赌,赌警方虽然抓到了他,起获了部分证据,但未必能完全掌握所有资金链条和其在境外的全部布局。他在等待外界的消息,等待他那隐藏在暗处的“保护伞”或合作伙伴可能采取的营救(或者说,灭口)行动。

审讯陷入了僵局。

消息传到沈青云这里,他并不感到意外。像吴天豪这样的对手,不可能轻易就范。“通知专案组,审讯策略调整。暂时冷处理,加强外围证据的搜集和固定。重点从起获的U盾和文件,以及那个情妇身上打开突破口。同时,对他的社会关系、通讯记录进行深度挖掘,尤其是案发前后与他有过密切接触的人员,一个都不能放过!”

他知道,与吴天豪的较量,从明目张胆的追捕,转入了更为隐秘、更需要耐心的证据较量和心理攻坚战。

就在吴天豪落网的消息还在严格保密阶段时,其引发的连锁反应已经开始显现。

周为民刚刚处理完那位欲轻生老人的事情,还没来得及喘口气,社区副主任就急匆匆地找到他,脸上写满了新的焦虑:“周书记,不好了!隔壁兴华街道那边出事了!”

“什么事?”周为民心里咯噔一下。

“是‘鸿福’小贷公司!不知道从哪里传出谣言,说‘鸿福’的老板和‘鑫利财富’的吴天豪是表兄弟,资金也有关联,现在好多在他们公司放了钱的居民都跑去挤兑了!人越聚越多,把门口都堵死了,兴华街道和派出所的人快控制不住场面了!”

周为民的头瞬间又大了一圈。“鑫利财富”这颗炸弹的冲击波,果然开始殃及池鱼了!这种恐慌情绪的传染性是极其可怕的,一旦处理不当,很容易引发区域性群体事件。

他立刻拿起电话,一方面向区里紧急汇报情况,另一方面联系兴华街道的熟人,了解最新进展。同时,他叮嘱社区工作人员:“密切注意我们社区有没有类似的苗头,特别是那几个也在做民间借贷介绍的门店!有任何异常,立刻报告!”

几乎是同一时间,正在省指挥中心关注吴天豪后续处理的沈青云,也接到了王铁山厅长的紧急报告。

“沈书记,刚刚接到昆北市局报告,位于兴华街道的一家名为‘鸿福’的小贷公司,因与‘鑫利财富’案的关联谣言,引发大规模群众挤兑,现场聚集已超过两百人,情绪激动,存在失控风险。市局已调派警力前往维持秩序,当地街道干部也在现场疏导。”

沈青云的眉头立刻紧紧锁住。他最担心的事情之一,还是发生了。“鸿福小贷?查清它的背景!和‘鑫利财富’到底有没有实质关联?”

“正在紧急核查!初步了解,‘鸿福’的老板李福贵确实和吴天豪是远房亲戚,但商业上是否有深度勾结,还需要调查。不过,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表明‘鸿福’的资金链出了问题,这完全是一场恐慌情绪下的挤兑。”

“即便如此,也绝不能掉以轻心!”沈青云语气严肃,“立刻做两件事:第一,责成昆北市局、金融监管局、市场监管局联合派出工作组,进驻‘鸿福’小贷,立即对其账目、资金流水进行封存和审查,用最快的速度给出一个权威结论!第二,兴华街道要全力做好群众工作,公布工作组进驻的消息,承诺依法保障合法债权,安抚情绪,疏散人群!要强调,政府正在全力处理‘鑫利财富’案件,绝不会对任何可能存在的金融风险坐视不管,但也绝不允许谣言引发不必要的恐慌!”

他停顿了一下,补充道:“另外,通知网信部门,密切关注网上关于此事的讨论,对明确是谣言的信息,要迅速澄清,防止进一步发酵扩散。”

放下电话,沈青云走到窗边,看着窗外逐渐升高的日头。吴天豪的落网是一个重大胜利,但远远未到庆功的时候。这场金融风暴的破坏力,正在通过社会心理和脆弱的金融信用链条,持续释放。抓人破案是法治的胜利,而如何平息这纷繁复杂的连锁反应,修复受损的社会信任,则是更深层次的治理考题。他意识到,接下来的重心,必须一部分转移到防止风险蔓延和维护社会稳定上来。

“鑫利财富”案,就像投入水中的石头,吴天豪是那块最大的石头,而他激起的涟漪,正在一圈圈地扩散,触碰着更多脆弱的地带。沈青云知道,他必须像一位高超的舵手,既要稳住被巨石撞击的船身,又要警惕并及时应对那些看似微小却可能颠覆船只的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