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天幕之谜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章(第1页)

天幕之下。各个时空的人们,从最初的惊愕中回过神来。脸上露出了几分古怪的神色。“这……不就是蹴鞠吗?!”“搞出如此惊天动地的阵仗,就是为了让人看一场蹴鞠?”“这,这也太奢靡了!”……某座儒学讲堂之内。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儒生,身躯因愤怒而微微颤抖。他看着天幕上那片绿得刺眼的场地,气得胡子都快翘了起来。“荒唐!简直是荒唐至极!”他猛地一拍桌案,声若洪钟。“后世之人,竟奢靡到如此地步!”“辟出如此广阔的一片良田,不思耕种,不兴水利,竟只为供数十人追逐一球嬉戏!”他的声音里充满了痛心疾首。“此乃玩物丧志,国之将亡的征兆啊!”他身旁一位中年文士连忙劝道:“老师息怒,或许……或许后世极其富庶,此等景象,不过是寻常消遣罢了。”“消遣?”老儒生双目圆瞪,声调陡然拔高八度。“《礼记》有云,‘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如此劳民伤财,只为博取一时之欢,这与商纣的酒池肉林,与周幽的烽火戏诸侯,又有何区别!”义正辞严的怒斥声回荡在讲堂。周围学子纷纷低头,噤若寒蝉。……大明,应天府。街头巷尾的议论,则又是另一番光景。一个挑着担子的货郎,伸长了脖子,满眼都是震撼。“乖乖,这得花掉多少银子?”“你们瞧瞧那椅子,密密麻麻,一排接着一排,怕不是坐了好几千人?”旁边一个卖炊饼的壮汉,一边揉着面团,一边酸溜溜地说道:“几千?你没听仙人说吗,是好几万人!”“几万人就为了看他们踢个球?这钱怕不是大风刮来的?”一个刚从乡下来的老农,布满老茧的手紧紧攥着,满脸都是实实在在的心疼。“这块地要是给俺种上两季稻子,能让俺们全家老小吃上十年了。”一个抱着娃的妇人,则用力戳了戳自家男人的腰眼,撇嘴道:“瞧见了没?以后再敢说咱儿子,整天滚烂泥巴球,我就拿这天上的事儿,来堵你的嘴!”而那些不谙世事的孩童,则完全被天幕上的新奇所吸引。“哇!他们的球好圆啊!”“他们跑得好快!我也想去那里踢球!”一个虎头虎脑的七八岁小童,更是学着天幕里球员的样子,在泥地里猛地踢出一脚。结果脚下打滑,结结实实摔了个屁股蹲,惹得周围一片哄笑。……大汉,未央宫。“我还当是什么了不得的阵仗。”年少的霍去病法,后世治国,确有其独到之处。”只是,李世民转念又想起了那首悲壮到极致的国歌。一个能将“规矩”贯彻到如此地步的强盛之国,又为何会面临“最危险的时候”?这巨大的矛盾,让他百思不得其解。……大明,奉天殿。洪武大帝朱元璋的脸色,已是铁青一片。“胡闹!”一声怒喝,让殿内侍立的太监吓得浑身一哆嗦。他的目光死死盯着那个在地上翻滚的球员,眼神里满是厌恶。“身强体壮的汉子,不去给咱开荒种地,不去给咱戍边杀敌,竟跑去场上追球耍!”“还把自己给弄伤了!”“咱看,这纯粹就是吃饱了撑的!”这位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皇帝,因为出身贫寒,一辈子都在跟饥饿作斗争。在他眼里,粮食是天,百姓的劳作是地。任何不事生产、浪费劳动力的行为,都是不可饶恕的罪过。《明史》记载,吴王张士诚的弟弟张士信,每出师,不问军事,辄携樗蒲、蹴鞠,拥妇女酣宴。大意是,张士信每次率军出征时,从不处理军务,总是携带赌博用的樗蒲和蹴鞠球具,与妇女们纵情宴饮。因此在朱元璋看来,蹴鞠和淫乐一样,都是玩物丧志的东西。所以他当上皇帝后,就下旨不许军人蹴鞠。在他朱元璋看来。蹴鞠,就是玩物丧志!就是亡国之兆!……而在另一个时空。永乐大帝朱棣,同样负手而立。他望着天幕的眼神,却与他那位刚愎自用的父亲,截然不同。他是在马背上打下的江山,是亲手将大明疆域拓至极盛的马上天子!当年还是燕王时,他就深知蹴鞠对士卒的莫大好处!那不是游戏,是操演!是锤炼士卒体魄、胆气与协作精神的利器!可惜,父皇一道旨意,军中便禁了此项活动。当年他不理解,只当是父皇痛恨张士诚,连带着将蹴鞠也一并厌恶了。可当他自己坐上这张龙椅,日夜为国事操劳时,才渐渐理解老爷子当年的苦心。天下初定,百废待兴,最怕的就是人心浮动,不事稼穑。将那股子精力死死摁在田地里,才是最稳妥的法子。稳妥,但也无趣。朱棣的目光重新回到天幕,眼神变得炽热起来。那上面的人,跑动、冲撞、配合,远比大明最激烈的蹴鞠还要迅猛十倍!“这哪里是玩耍嬉戏……”他看得津津有味,甚至感到一丝手痒,仿佛自己也想冲入那片绿茵场。“这分明就是一场小规模的冲锋陷阵!”“这才是真正用来练兵的好东西!”“跑不死,撞不散,阵型不乱!”“还能在高速奔袭中,找到自己的同伴,把球精准地送到对方脚下。”“这需要的不仅仅是体力,更是脑子和默契!朱棣的双目中,爆发出惊人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