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蒙古铁蹄踏边尘,大宋忠魂守国门(第1页)
大同城的城门刚修好一半,就被一阵急促的马蹄声震得簌簌掉灰。秦靖之正蹲在城门口看工匠铺青砖,听到动静抬头一看,只见陆风骑着马狂奔而来,盔甲上还沾着蒙古骑兵的箭羽,活像只刚从箭雨里钻出来的刺猬。
“将军!不好了!铁木真亲自带兵来了!”陆风从马背上跳下来,跑得太急差点摔个趔趄,“黑压压的全是蒙古骑兵,少说也有二十万,离大同城就剩五十里了!”
秦靖之手里的青砖“啪”地掉在地上,他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眼神瞬间沉了下来:“二十万?这老狐狸是把家底都带来了。走,去城楼上看看。”
两人刚登上城楼,就见远处的草原上腾起一片黄尘,像条巨大的黄龙朝着大同城扑来。苏云卿也带着镖局的兄弟们赶了过来,她手里攥着一张刚画好的防御图,眉头拧成了疙瘩:“蒙古骑兵速度太快,咱们的粮草还没运齐,要是被他们围了城,麻烦就大了。”
秦靖之接过防御图,手指在图上的大同河划了一圈:“别急,咱们有大同河这个天然屏障。让工匠们在河边多挖些陷马坑,再把上游的水闸打开,等蒙古骑兵过来,就放水淹他们——当年韩信背水一战能赢,咱们也能靠这条河挡一挡。”
陆风眼睛一亮:“好主意!我这就去安排工匠挖陷马坑,再让人去上游守着水闸,等蒙古人来了就开闸放水!”
苏云卿也补充道:“我让镖局的兄弟们在城墙上多架些弩箭,再准备些滚油和石头——蒙古人想爬城墙,就让他们尝尝热油浇身的滋味!”
三人分工明确,很快就做好了防御准备。没过多久,铁木真的大军就到了大同河边。铁木真骑着一匹黑色的战马,穿着一身金色的盔甲,手里拿着一把弯刀,看起来威风凛凛。他看着大同城,冷笑一声:“秦靖之,你以为靠一条破河就能挡住我的大军?今天我就踏平大同城,让你知道蒙古铁骑的厉害!”
秦靖之站在城楼上,朝着铁木真大喊:“铁木真,你别痴心妄想了!大同城固若金汤,你就算有二十万大军,也攻不进来!识相的就赶紧退兵,否则别怪我不客气!”
铁木真气得大吼一声:“攻城!”
蒙古骑兵们立刻骑着马,朝着大同河冲过来。可他们刚到河边,就听到“扑通”一声,不少骑兵连人带马掉进了陷马坑里。后面的骑兵想绕过去,秦靖之立刻下令:“开闸放水!”
上游的水闸一打开,大同河的水位瞬间上涨,湍急的河水朝着蒙古骑兵冲过去。蒙古骑兵们没料到会突然涨水,纷纷被河水冲倒,不少人还被冲走了。铁木真看到这一幕,气得差点从马背上摔下来:“秦靖之!你这个卑鄙小人,居然用这种阴招!”
秦靖之冷笑一声:“对付你这种侵略者,不用点手段怎么行?你要是还想攻城,就尽管来,我还有更多招数等着你来尝!”
铁木真知道,现在攻城肯定讨不到好处,只好下令撤兵,在大同城外扎营。秦靖之看着蒙古大军撤退的背影,松了一口气,可心里也清楚,这只是暂时的胜利,铁木真肯定还会再来进攻。
当天晚上,秦靖之正在营地里跟苏云卿、陆风商量对策,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喧哗。他连忙出去查看,只见一个士兵慌慌张张地跑过来:“将军!不好了!蒙古人夜袭咱们的粮草营,粮草被烧了不少!”
秦靖之脸色一变,立刻率领士兵朝着粮草营赶去。到了粮草营,只见营地里一片火海,蒙古骑兵们正在放火抢劫。秦靖之大喊一声:“杀!”
士兵们立刻冲上去,跟蒙古骑兵厮杀起来。苏云卿和陆风也带着人赶来支援。经过一番激战,蒙古骑兵终于被打退了,可粮草营也被烧得面目全非,剩下的粮草只够大军支撑几天了。
“这下麻烦了。”陆风皱着眉头说,“没有粮草,咱们根本撑不了多久,要是铁木真再攻城,咱们就只能坐以待毙了。”
苏云卿想了想,说:“我有个主意。咱们可以派人去附近的州县筹集粮草,再让耶律大石首领从契丹那边调些粮草过来。另外,咱们还可以组织百姓,让他们帮忙筹集粮草——大同的百姓都恨蒙古人,肯定会愿意帮忙的。”
秦靖之点了点头:“好!就按你说的办。陆风,你派人去附近的州县筹集粮草;苏云卿,你去联络耶律大石首领,让他尽快调粮草过来;我留在大同城,组织百姓筹集粮草,同时加强防御,防止蒙古人再夜袭。”
众人立刻行动起来。苏云卿骑着马,日夜兼程,终于赶到了契丹的营地。耶律大石见到她,连忙问:“苏姑娘,是不是大同那边出什么事了?”
苏云卿点了点头,把蒙古人进攻大同、粮草被烧的事说了一遍。耶律大石皱着眉头说:“没想到铁木真这么快就动手了。你放心,我这就下令,调一批粮草给你们,再派两万骑兵去支援你们——咱们联手,一定能打败蒙古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苏云卿连忙道谢:“多谢首领!有你的帮忙,咱们就有希望了。”
耶律大石笑着说:“咱们是盟友,互相帮忙是应该的。你赶紧回去吧,路上小心,别被蒙古人盯上了。”
苏云卿带着契丹的粮草和骑兵,很快就回到了大同。秦靖之见到粮草和援军,高兴得不得了,立刻下令,把粮草分发给士兵和百姓,同时让契丹骑兵驻扎在大同城外,协助防守。
铁木真得知契丹派了援军和粮草来支援大同,气得浑身发抖。他知道,现在再进攻大同肯定讨不到好处,只好下令,暂时撤军,先去攻打其他州县,等站稳脚跟后再回来进攻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