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隆盛意思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526章 辽东军情(第4页)

朱棣在位期间秉承建文帝的政策,派亲信将领到边塞要地统军,废止各地藩王领兵出征之权,使坐镇一方的藩王沦为了地主。

因此,也使兵权再一次从宗室诸王的手中转移到了军事贵族手里。

军事贵族与高级将领们重新掌握了边陲要地的军权后,很快便发展成为世代镇守边塞的军功集团,也就是俗称的将门。

当然,这些将门和开国时期那些名将大多没有直接关系,虽然背后或许有这些勋贵的影子。

是的,开国名将虽然曾守卫过边镇,但后来都纷纷调回中央,依仗功勋成为大明的勋贵。

而明朝的将门,此时多为调往边镇的军户发展而来,他们或为百户,镇抚,甚至还有小校。

通过积攒军功,逐渐成长为低级军官,直至成为高级军官。

姜氏将门9人中只有1人为参将,有3位副总兵,5位总兵,五代人中都有总兵。

将门规模最大的王威家族,初步统计三代出11位总兵,4位副总兵,3人被封为太子少保。

此外还有杜氏将门6人中,出了5位总兵,三代4人获封赠左、右都督,其中杜桐、杜文焕、杜弘域都被封为右都督,杜松被赠左都督,一门宠盛。

尤氏将门9人中有6位总兵,尤世威被封为左都督,正一品,尤继先加太子少保,尤世禄加太子太师,两人为从一品。

萧氏将门7人中6人官居副总兵及以上,均为正二品及以上。

这祁家也类似,这个家族的第一代叫祁小公,是元朝末年的云州人,也就是今天的山西大同人。

洪武初年北伐,山西尽入大明版图,这位祁小公在洪武五年才被充入明军,从此成了明朝军户,编入大同守御千户所。

两年后调入蔚州卫后所,服役32年之后即永乐二年因为年老,由他的儿子祁友接班。

祁友从军只两年,在永乐四年因为从征干滩河,立有军功,于是晋升小旗。

在永乐二十一年祁友之子祁能因为跟随守备朱谦出击巡哨有功,所以被授予总旗。

之后祁家由祁能、祁升、祁岳先后从军,历经成化、弘治、正德三朝,祁家子弟逐渐从总旗升职副千户,守备,成为朝廷在北部边镇的中级军官。

到了嘉靖朝,因为新河、王保屯等地打了几个胜仗,祁岳在嘉靖五年获赐诰封三代的诰命,自己是正三品散阶昭勇将军,妻子孙氏封淑人;爷爷祁能、父亲祁升被赠予昭勇将军,奶奶张氏赠淑人,妈妈王氏封太淑人。

至此,祁家将门终于开始形成。

嘉靖九年,祁岳晋升宣府左参将,成了马营、独石守备,这是杨洪早年发迹的职位,大明宣府北路最重要的军事岗位,与鞑靼作战的第一线。

祁岳从1487年袭职开始,奋斗了43年,终于干到了高级军官。

不过大概是身体垮了,仅仅一年后,他就调到了宣府中路葛峪堡。

又过了一年,他家族中的侄子祁勋接替了他的岗位。

要形成将门,这种实职的接替是很重要的,也是从这时候开始,祁家才算真正成为将门。

而现在,祁家的人还在大同和延绥担任着副总兵的官职,家族一个子侄被调到辽东来,学习新兵营的训练和作战,李巡抚也是受人所托,那就是要全须全尾把人送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