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符针的功效与作用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八章 验证猜想(第1页)

翌日清晨,天光尚未大亮,凉州城还笼罩在一层薄薄的晨雾中。

朔风掠过戈壁,带来阵阵凉意,让人忍不住裹紧了衣衫。

城门初开,一队十余人的人马便从刺史府疾驰而出,径直前往城西那片驻扎着郭荣麾下八百兵士的营区。

队伍最前方为首的两人,正是楚潇潇和李宪。

还未到辕门,楚潇潇抬眼便看到,此间的营盘扎得极为规整,哨塔林立,兵士晨练的呼喝声隐隐传来,透着一股不同于金吾卫的边军肃杀之气。

营区辕门外的兵士见是寿春王和钦差大臣,躬身行礼便放两人进去了,并有人快步前往中军大帐通传。

中军大帐之内,炭火早已熄灭,带着陇右清晨的丝丝寒意。

几个兵士端着火盆下去换新的,而郭戎川则着一身锃亮的明光铠,侧坐在主位上,正拿着块粗布反复擦拭着他的横刀。

桌上放着一杯热气腾腾的浓茶,见到楚潇潇和李宪进来,也只是懒洋洋地抬了抬眼皮,并未起身。

“我道是谁呢,原来是寿春王殿下和楚大人啊…”一句无关痛痒的话,算是和二人打过招呼。

嘴角习惯性地向下撇着,那副浑不吝的傲慢姿态,与之前在凉州大营之时并无二致,眼角微张,眸光中掺杂着对于洛阳来客本能上的疏远。

“这西北不同于神都,寒意料峭,二位一大早的,不在那凉州刺史府中暖和着,跑来我这粗陋的军营,不知有何指教啊?”

郭戎川的喉咙似乎还未彻底打开,带着几分睡眼惺忪的散漫,声音也略带沙哑,语气算不得恭敬,甚至有些刻意的不耐烦,似乎对上次凉州大营之事耿耿于怀。

李宪对他这副做派心中虽有不悦,但记着楚潇潇临出门前的吩咐,便按捺着性子,隐忍不发,将这口闷气憋在心里,淡淡地“嗯”了一声,大步流星坐在了一旁的椅子上,紧蹙起眉头。

楚潇潇见他这样,自然知道他心有不爽,也没有理会,而是上前一步,脸色一如平常,直接开门见山地说道:

“郭校尉,天不亮就造访,多有打扰…只是本使与王爷探查案情,查验营田署后发现其内有重大线索,需要立刻封锁营田署周围,禁止任何人出入,以防有人破坏现场,转移或销毁证据…”

她顿了顿,面露难色,将自己的要求说了出来:“不过…从洛阳带来的金吾卫人数有限,而营田署广袤,恐力有未逮,为防出现疏漏,今日特来请郭校尉调派麾下得力军马,执行此项封锁任务,务必做到水泄不通。”

郭戎川擦拭横刀的动作微微一顿,这才正儿八经抬起头,目光盯在在楚潇潇身上,上下打量了一番:“封锁营田署?”

他嘴角扯动了一下,似笑非笑,“楚大人…那营田署再怎么说,也是朝廷设在凉州的官署,怎能容你说封就封…二位可是有夏官或是刺史府的正式批文…亦或是有郭大将军的手令?末将身为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在没有接到上官指令之前,恕末将不能奉命行事。”

话音刚落,他将横刀“锵”地一声归入身旁刀鞘,发出一声清脆的响声。

随后端起桌上的茶盏,慢悠悠地吹了口气,眼角的余光却一直瞥在楚潇潇的脸上。

楚潇潇早料到他会如此,因此并没有半分退让的意思,迎着郭戎川犀利的目光,以同样的眼神回应着,语气中带上了不容置疑的决绝。

“郭校尉,本使奉上喻察查洛阳骸骨案,有临机专断,便宜行事之权…案情紧急,已非简单的刑名案件,现有证据均已涉及边关安宁和军马安危,否则我们那日便不会在凉州大营见面了…”

她的声音十分坚定,在稍显空阔的大帐中回荡,“而且,这件案子背后甚至可能牵扯这凉州地界有人‘通敌叛国’之重罪,此地距离洛阳千里之遥,等朝廷批文下达,只怕那伙贼人早就将证据销毁殆尽,逃之夭夭了…”

她向前微微倾身,目光灼灼,“那么本使想问郭校尉一句,如果因为等待批文从而耽搁了破案,动摇了国本,这个责任是由你郭校尉担啊,还是让大营中的那位郭大将军担啊?”

这番话的语气中明显带着几分激将和试探的意味,目光紧紧盯着郭戎川,观察他的反应。

果然,郭戎川在听到这番话后,握着茶盏的手指微不可察地收紧了一下,眼神瞬间凝重了起来,但很快便又恢复了刚才那副漫不经心的样子。

他嗤笑一声,将手中的茶盏重重放了下去,发出“咚”的一声闷响,“楚大人好大的口气,动摇国本?就凭洛阳挖出来的那几根骨头,还是在山丹发现的几棵毒草?”

“啪…”他猛地一拍桌子,“腾”地一下站了起来,身上的甲胄摩擦,发出哗啦哗啦的声响,居高临下地看着楚潇潇。

“我边军儿郎皆在前线浴血厮杀,保家卫国,而你们这些洛阳来的贵人,高高在上,倒是在后方拿着鸡毛当令箭,怀疑起自己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