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返回神都(第1页)
在把所有的事情都处理完以后,楚潇潇和李宪决定只等洛阳狄公的回信一道,便准备回京复命。
这一日,天色微熹,薄雾如纱,凉州的清晨,朔风刺骨,让人忍不住打着冷颤。
楚潇潇和李宪早已将随身的东西都已打包好,就等着交接完手头上的事情后便要启程。
就在这时,郭戎川来到了楚潇潇暂居的客舍院外,搓着双手,显得既有些紧张,又有些难掩的落寞。
他第一次没有穿甲胄,而是穿了一身半旧洗得有些发白的锦袍。
见楚潇潇从房中出来,他恭敬地行礼,声音比平日里更加低沉,“大小姐,末将知道您这几日为了凉州的事情操劳许久,不过…若是得空,末将想请您和王爷去一个地方…”
楚潇潇看着他眼中那复杂难言的神情,并未多问,点了点头,轻轻应了一声“好。”
李宪也早已起身,三人没有带太多随从,只带了少数几名郭戎川的亲兵,骑着马,悄然从凉州北门出去。
马蹄踏在满是砂砾的戈壁滩上,发出阵阵“沙沙”的声响。
一行人沉默地向北而行,约莫走了小半个时辰,这才来到一处地势较高的坡地。
这处坡地视野开阔,可以望到远处连绵的祁连山雪峰,俯瞰脚下蜿蜒的河流与广袤的戈壁滩。
塞外朔风吹过旷野,将边地的苍凉之景尽显无疑。
当楚潇潇策马登上坡顶的时候,她猛地吸了一口气,手中的缰绳瞬间收紧。
坡地向下延伸的一片平缓沙地上,黑压压地站立着数百人,鸦雀无声。
他们并非列着整齐的军阵,而是有些松散地聚集在那里,如同远处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胡杨林一样,默默地守护在这里。
他们年龄悬殊,有的已是鬓发斑白,脸上刻满岁月与风霜侵蚀过的沟壑,有的则是正值壮年,眼神犀利的军中少壮,甚至还有一些看起来年纪很轻,却同样带着边军悍勇之色的面孔。
他们绝大多数人都卸去了代表现任官职的甲胄,穿着自己平日里的袍服,每个人的腰杆都挺得笔直,保持着军人应有的姿态,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但一双双通红的眼眸,显然,他们知道楚潇潇即将踏上归程,心中难免有些寂寥与落寞。
当楚潇潇的身影出现在坡顶时,那下面数十道目光,几乎是在同一时间,齐刷刷地看向她。
一旁的李宪,看着下面那些目光中,没有对楚潇潇感到好奇的上下打量,也没有露出半分对上官的怯懦,只有一种几乎要溢出来的情感,很多人甚至都开始哽咽,仿佛站在眼前的不是楚潇潇,而是他们心中十年前那个睥睨天下,指挥作战的大都督。
更有甚者,几名军官见到楚潇潇的第一眼,便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腰板,一如当年在校场听大都督训话一般。
郭戎川翻身下马,走到楚潇潇面前,他的喉结上下滚动了一下,脸上难掩悲伤,声音几度哽咽:“大小姐…他们…他们都是…大都督当年的老部下…都是血水里滚过的生死兄弟,有各营的校尉、队正,还有…很多只是当年一个普通的老兵…听说您来了,又破了这凉州大案,为大都督…为我们这些老骨头,狠狠地出了一口憋了十年的恶气…他们…都要来看看您…看看大都督的…女儿…”
说到最后,郭戎川的声音愈发有些小了,但楚潇潇见状,只觉得心底里窜出一股巨大的酸楚,猛地冲上鼻腔,视线瞬间模糊了起来。
她几乎是有些踉跄地从马上翻了下来,脚步虚浮地向前走了几步。
她看着这一张张陌生却又在某一个瞬间感到无比熟悉的面容。
他们中的许多人,她或许只是在孩提时有过一丝模糊的印象,又或许压根都从未见过,但每个人脸上的一道道皱纹,一处处伤疤,都是那样的熟悉,此刻就好像还待在父亲身边一样。
在某一瞬,她似乎看到了父亲站在点将台上,台下就是这样一群嗷嗷叫的虎贲之士,又好像看到了父亲与他们一同在沙场上浴血奋战,生死与共的画面…甚至还能看到父亲卸甲归来时,与他们击掌相庆,大碗喝酒庆功的豪迈场景…
她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可是…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一样,所有的话都被堵在了那里,化作滚烫的泪水,无声地沿着眼角缓缓滑落下来。
最终,她什么也没有说。
只是面对着这群沉默的,将她父亲奉若神明的老兵们,面对着这片父亲曾经誓死守护的土地,她整理了一下因骑马而略显凌乱的衣袍,然后,深深地弯下腰,向着下面鞠了一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