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证据确凿(第4页)
郭荣在听到“楚雄”二字的瞬间,身体剧烈一震,踉跄了几步。
他猛地抬起头,盯着近在咫尺的楚潇潇,显然同方才李文远那样,没有想到眼前这个勘验使竟然是楚雄的女儿,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此刻迸发出两道惊诧的目光。
最终,所有的情绪化作一声沉重的叹息。
那挺直了半生的脊梁,在这一刻,佝偻了下去。
眼中的泪水再也无法抑制,沿着他的眼角缓缓滑落下来,最终滴落在脚边的青石砖上。
“楚都督…”他的嘴唇哆嗦了几下,脸上满是痛楚,“他…他忠肝义胆,为国为民,爱兵如子,御下有方…对待下属,更是恩义深重…他,实乃我辈军人之楷模,是我郭荣…一生仰望,却终究未能企及的一座高峰…”
他的情绪在这一刻失控了,几乎是吼出来的,“我敬重他,佩服他,仰慕他,我郭某人来到凉州十年,你去问问大营中的兵士,哪一年我不是带领军中的将士们共同祭拜楚都督,多少次在军中训诫,告诉他们,楚都督是我大周的忠臣良将,定国柱石,一定要以楚都督为榜样,尽忠报国,保境安民…我,我固然品行不堪,堕入这万劫不复的歧途,可我…可我对楚都督,唯有敬重,从无半分加害之心,天地可鉴!”
他猛地抬起被铁链锁住的双手,指向自己的心口,因为激动,铁链哗啦作响。
见他如此激动,李宪急忙从上面走了下来,一把拉开楚潇潇,让她在一旁先冷静冷静,而后对着郭荣问道,“郭荣,既然你说你与楚雄一事无关,那么楚雄十年前暴毙之时,你在哪里?”
“十年前,楚都督在凉州任上时,我郭荣不过是左威卫中的一个中郎将,虽为四品,但职权有限,活动范围仅限于长安一处,距此亦有百里之遥,军政大事皆由楚都督和当时的凉州府衙管辖,我一个小小的中郎将,有何能力,能将手伸到凉州,伸到楚都督的身边…”
他剧烈地喘息着,“是,后来是权大将军带兵驰援,我作为副将之一跟在权大将军身边,那也距离楚都督的大营遥远,而且我们驻扎在后方,即便我有心,也不可能避开权大将军的眼,潜入凉州城在楚都督府前行这样的事情吧…”
随后,他大口喘着粗气,面红耳赤,有一种被人冤枉后的悲愤,“‘龟兹断肠草’是李文远通过自己的渠道弄来的,目的也只是为了控制那些斥候,削弱凉州卫的力量,从而便于我们和突厥人之间的交易,可即便如此,我们也不敢用量太大,而是混杂着其他的东西,降低了毒性,并且定期会给那些兵士们相应的解药,让他们不至于那么痛苦…”
见楚潇潇和李宪还对他带着几分不信任,一种无力感顿时从心底升起,“楚大人,寿春王殿下,你们想想,我来到凉州的时候已经是楚都督过世半年之后了,而李文远到凉州,更是几年以后的事情,时间也根本对不上啊…再者说了,我当时也没有想到我能做这个大将军的位置,以我中郎将的身份,熬资历,积战功,不出十年,我也可以凭借自己的实力达到现在的地步,我又何需冒险毒杀一位边关大将…”
他的辩白可谓声嘶力竭,眼神中充满了绝望,不是明知自己将死的神色,而是一种无法自证清白的悲悯。
但他这番话中如此清晰的时间线索,一次又一次冲击着楚潇潇的内心。
她愣在原地,脸色瞬间苍白,身形晃动,只得用手扶着旁边的椅子。
不是他,竟然不是他!
自己推测了这么久,所有的证据指向了郭荣,但最终却发现,不是他…他所说的,从逻辑上,心理上,都让人无法反驳。
可方才李文远笃定的神情,此刻郭荣声泪俱下的辩白,两个在其它罪行上供认不讳的幕后凶手,却在一条最为顺理成章的线索上,表现得出奇一致。
而且,自己一直观察着他们两人的反应,绝不是故意如此,正如李文远所说,什么罪行都认了,没必要单单隐瞒毒杀父亲一事。
楚潇潇看了一眼双眸通红的郭荣,摆了摆手,让金吾卫将其带下。
洛阳骸骨案至此,两名主犯全部被捕,证据确凿,一切似乎都已经尘埃落定了。
然而,父亲楚雄当年离奇暴毙的真相,非但没有随着这个案子的告破而水落石出,反而被卷入了一个更加黑暗的漩涡之中。
那隐藏在“龟兹断肠草”背后的,那个能够在十年前,悄无声息地毒杀一位边关大将,并且能在十年后,让一个朝廷钦封的李姓宗嗣和左威卫大将军都感到忌惮,甚至宁愿背负诛九族大罪也不敢轻易提及的人…究竟是谁?
父亲的死,远非她想象的那么简单。
而真相…似乎也才刚刚揭开冰山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