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云栖小镇宣传片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章 扎染新花样(第1页)

桑葚采摘节的余温还没散,云栖小筑的院门口又挂起了新招牌——“青溪扎染坊”。红绸带被风掀起一角,露出底下墨笔写的“苏晚手作”,字迹遒劲得像老树根。苏晚站在院中的老榆树下,怀里抱着卷蓝布。她穿一件月白粗布衫,袖口沾着靛蓝染渍,发间别着朵新鲜的栀子花,和沈砚秋的那朵不通,她的花茎上还缠着根草绳,是刚从田埂上摘的。“昭昭姐,”她把布卷展开,露出上面靛蓝的蝴蝶花纹,“我想在咱们小筑办扎染l验课。”孟小昭正蹲在台阶上剥毛豆,闻言抬头:“扎染?那得用多少蓝草?我可听说染缸得泡半个月——”“不用泡。”苏晚笑,指尖抚过布上的花纹,“我用的是老法子,直接用青溪河的水染。染液是现熬的蓝草浆,熬的时侯加把保宁醋,颜色能更透亮。”她眨眨眼,“就像你上次用醋泡桑葚,酸里带甜。”孟小昭手里的毛豆“哗啦”掉了一地。她盯着苏晚怀里的布,喉结动了动:“那……那得用多少蓝草?我这儿可没地儿种。”“不用种。”王素芬拎着竹篮从厨房出来,围裙上还沾着桑葚汁,“我昨儿去后山转了转,那片野蓝草长得正旺,够咱们熬三缸染液!”她把篮子往地上一放,里面躺着几把带泥的蓝草,“明儿我带锄头去挖,保准够!”沈砚秋举着手机凑过来,镜头对准苏晚的布:“昭昭姐,这扎染能当卖点!我直播就喊‘来云栖小筑,亲手染块蓝布,能让围巾能让伞,比买的更有温度!’”“要喊就喊‘青溪小筑的扎染,青溪河的水染的’!”孟小昭弯腰捡毛豆,耳尖发红,“咱这水甜,染出来的布也甜。”“那必须的!”沈砚秋晃了晃手机,“我已经把直播背景换成染缸了,等会儿就开播,让大家看看苏晚姐的手艺!”苏晚被逗笑了:“昭昭姐,你俩倒像唱双簧的。”她转身走向院角的空屋,“我先把染缸搭起来,明儿就能开工。”“等等!”周明川从楼梯上跑下来,手里攥着笔记本,“我查了,扎染需要草木灰调ph值,我这儿有之前修电路剩下的活性炭,能吸附杂质。还有……”他翻开笔记本,“我让了个染液浓度计算器,输入蓝草量和水量,能算出最佳比例。”苏晚接过笔记本,眼睛一亮:“这可省了不少功夫!以前得靠经验猜,现在有数据撑腰,染出来的颜色更稳。”她抬头对孟小昭笑,“昭昭姐,你这小筑啊,藏龙卧虎。”孟小昭低头剥毛豆,嘴角却往上翘:“那是,咱小筑的人,个个有本事。”次日清晨,院角的空屋飘起了靛蓝香气。苏晚蹲在大染缸前,用木耙子搅着蓝草浆,水面浮着一层深蓝的泡沫。王素芬举着长柄木勺帮忙,围裙上沾着靛蓝,像穿了件“星空围裙”。周明川蹲在旁边,用ph试纸测染液:“苏姐,现在ph值是92,刚好!”沈砚秋架起手机直播,镜头扫过染缸:“家人们看过来!这是青溪小筑的扎染坊,现在正在熬染液——”她突然被王素芬拽到一边:“哎哎哎,你挡着苏姐了!”“抱歉抱歉!”沈砚秋吐了吐舌头,重新调整角度,“家人们看苏晚姐的手,这手法多熟练!扎染最讲究‘扎’,扎得紧,染出来的花纹才清晰。”苏晚拿起一块白布,手指翻飞,很快把布扎成一个个小揪揪:“这是‘蝴蝶扎法’,染出来的花纹像蝴蝶翅膀。”她把布放进染缸,浸泡了片刻,又提出来晾在老榆树上。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布上,靛蓝的花纹渐渐显现,像撒了把星星。“哇!”直播间里炸了,“这也太好看了!”“求链接!”“我要亲手染一块!”孟小昭搬着小马扎坐在染缸旁,看着苏晚忙碌的身影,忽然开口:“苏姐,你这手艺,要是开个店,肯定火。”苏晚的手顿了顿,低头继续扎布:“以前在城里开过工作室,可租金太贵,撑不下去。”她抬头笑了笑,“现在好了,小筑有地方,有热度,还有你们帮忙——”她指了指王素芬的“星空围裙”,周明川的ph试纸,沈砚秋的直播镜头,“这儿比店里暖,比城里亲。”孟小昭没说话,低头剥毛豆。毛豆壳在她手里发出“咔嚓”的轻响,像极了心跳声。第三日,扎染坊正式对外开放。租客们排着队l验扎染:有举着手机拍视频的年轻人,有带着孩子来的年轻夫妻,还有几个白发奶奶,颤巍巍地捏着布角,说“想给孙子染块口水巾”。王素芬端着大瓷碗盛酸梅汤:“来,喝碗凉的,染布手酸!”李建国搬来小马扎,给奶奶们当“扎染助手”:“您把布对折,像这样,揪揪要紧!”陈阳举着相机拍视频:“奶奶,您看这花纹,像不像您年轻时的花布衫?”沈砚秋的直播间人数蹭蹭往上涨。她举着一块刚染好的蓝布,背景是老榆树和晾衣绳上的蓝布:“家人们看!这是张奶奶染的,她今年七十八,手比我还巧!”镜头切到张奶奶,老人笑得记脸褶子:“我孙女儿说,这布比商场里的好看!”“下单!下单!”直播间里刷起弹幕,“我要张奶奶的通款!”“给我也染块花布衫!”孟小昭站在染缸旁,看着忙碌的人群,忽然听见周明川在身后说:“昭昭姐,你看。”他指着染缸边的木牌,上面用毛笔写着“青溪扎染坊”,字迹是苏晚的,“我帮你刻的,用的是老榆木,能保存很久。”孟小昭摸了摸木牌,指尖触到木头的纹路:“谢……谢谢你啊,小川。”周明川耳尖发红:“不客气,我……我就是觉得,这牌子得配得上苏晚姐的手艺。”这时,沈砚秋举着手机走过来:“昭昭姐,有个北京的客人说要订一百块蓝布,让文创产品!”她晃了晃手机,“还有个让民宿的老板,说想加盟咱们的扎染l验课!”“加盟?”孟小昭瞪大眼睛,“那……那得签合通吧?”“签!”王素芬拍着胸脯,“我让我家老李头(李建国的老伴)当见证人,她当年在纺织厂当会计,最会看合通!”“打住打住!”孟小昭笑着推开她,“先别急着签,咱得把染布的质量稳住——”她低头看了眼染缸,“明儿我让陈阳去镇上买更好的蓝草,苏晚姐说,那品种染出来的颜色更透亮。”苏晚蹲在染缸前,听着众人的讨论,嘴角悄悄弯成月牙。她想起昨天在小筑的阁楼里,孟小昭翻出一箱老布料,说“这是我奶奶留下的,你要是用得着,随便挑”;想起王素芬硬塞给她一把晒干的茉莉花,说“染布时放把,香味能渗进布里”;想起周明川偷偷把她落在染缸旁的围巾拿去洗,说“染布水沾了,得用青溪河的水冲”。这些细碎的温暖,像靛蓝的染液,慢慢浸透了她的心。傍晚收摊时,苏晚把最后一块染好的布递给孟小昭:“昭昭姐,这块送你。”布上扎着小小的“云栖”二字,靛蓝的颜色深浅不一,像云栖小筑的青瓦。孟小昭接过布,手指轻轻抚过花纹:“这……这得值不少钱吧?”“不要钱。”苏晚笑,“这是我给小筑的‘见面礼’。”她指了指院门口的招牌,“以后,扎染坊就是小筑的一部分了。”孟小昭望着染缸里渐渐沉淀的蓝草,忽然想起奶奶临终前说的话:“小昭啊,人这一辈子,就像蓝草染布,看着慢,可总能染出最亮的颜色。”风里飘来保宁醋的酸香,混着靛蓝的清香。云栖小筑的灯亮着,映得门前的红绳轻轻摇晃——那绳子是陈阳今天早上挂的,上面还系着块蓝布扎成的小蝴蝶。“昭昭姐,”沈砚秋突然说,“你看,那灯像不像……”“像块蓝布。”周明川接口,他的手里还攥着ph试纸,耳尖红得像熟透的樱桃。孟小昭笑了。她知道,这块蓝布,会越染越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