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冉闵苻坚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05章黄河黄河(九)(第1页)

第605章黄河黄河(九)“什么?”冉闵神色凝重的道:“居然出了这种事?”“正是!”张平虽然口不能言,不过他会读唇语,只要是在视线允许的情况下,他完全可以理解冉闵的意思。冉闵又道:“那如今情况如何了!”“多亏发现及时,在斥候配合下,所有敌人还没有来得及行动就已经被消灭了。”张平打着手语道:“总共七人,其中一人中箭落水,生死不明,其他四人当场格杀,另外两人则在被俘虏后,咬破了藏在牙槽内的蜡丸,服毒而亡!”冉闵陷入了沉思。在黄河河畔,居然丧心病狂的用火药炸河堤,这种事情可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首先这个火药刚刚发明出来,并没有扩散开来。当然也不排除葛洪、杜炅、孙泰之外的那些方士会制作火药,可是他们肯定没有将硝、硫磺进行深加工提纯,况且他们不懂火药的真正比例,不可能制造出威力巨大的火药。难道真是冉明做的?冉闵摇摇头,如果这是冉明在幕后主使的,这样冉明就太让冉闵失望了。冉闵闭上了眼睛,沉思片刻,突然睁开眼睛问道:“张平,你怎么看?”“臣只是有几点疑惑!”张平神色平静的打着手语道。冉闵心里微微一动,望着张平的目光多了一丝不寻常的韵味:“但说无防!”张平突然指着一柄带着血的柳叶刀道:“这种刀是秦王殿下就藩国胶东国时命人打造的一种刀,但是这种刀近战威力不足,只适合暗杀,所以打造数量并不多;只装备了“天聋地哑”和“粘杆处”,这种刀,简直就是“天聋地哑”和“粘杆处”身份的象征,所以一旦有保密需要,“天聋地哑”和“粘杆处”都不会采用这种刀具。像炸河堤这种影响恶劣的任务,根本没有必要携带这种自暴身份的刀具,更何况这并不是暗杀,正面近战,横刀的威力反而比柳叶刀更大!”冉闵点点头道:“还有吗?”“有!”张平接着道:“第二点,秦王殿下所组建的“粘杆处”是平所教导出来的,粘杆处也可以说是“天聋地哑”的学生,平私自做主,在荆展等三十五名学员中发展了十一名咱们的人,这十一名粘杆处成员,其中有三人战死,一人受伤退出粘杆处,其他工人均是粘杆处核心成员,像如此重大的行动,他们肯定会得到消息,但是他们并没有传出任何关于这次行动的消息。”冉闵道:“难道秦王不会发现他们的身份,把他们架空或灭口呢?”张平笑了笑,道:“秦王殿下自就藩秦国,从开元元年三月开始就陆续把粘杆处成员从中原调开,粘杆处的工作向河湟、西域转移了。如今粘杆处在邺城只剩下两点据点,有霍棋、霍蕊兄妹二人负责,连外围成员都算上,不过才二十一人,这些粘杆处成员,都有记录。”张平的潜意思是告诉冉闵,冉明就算有心去做,事实上他也没有力量。如果冉明在这里听到这些话,恐怕一定会惊出一身冷汗,冉明自以为秘密的事情,其实都在“天聋地哑”的监视之下。“那,河畔的事?”冉闵沉吟道:“难道和秦王无关?”张平又取出两个纸包递给冉闵道:“陛下请看,这两种火药。”冉闵根本不用仔细看就发现了其中的区别,一种是黑灰色粉末,一种纯黑色颗粒。冉闵指着这火药道:“这,这……”张平道:“若是平猜测不错的话,我们魏国的四个制造坊,火药并没有外流。自从火药投入制造以来,秦王殿下和葛仙翁就以水和草木灰与硝土搅拌后进行沉淀,采取重结晶的办法得到的纯硝(其实纯度只在百分之九十八左右),而这种明显都是粗硝,爆炸威力根本不能同日而语!”冉闵其实并不了解火药对于军事的影响,他仍崇尚冷兵器的对决。当然,这还是和冉明和追求完美有关,在这种原始、落后的投放方式没有彻底改变之前,冉明是不准备把火药投入大规模军事战争中。冉闵道:“此事到此为此,任何人不得声张,违者必严惩!”张平道:“可是!”“查,要详细的查,但是不能声张!”冉闵其实已经清楚了这件事真正的主谋。连自己都敢谋杀,弑父这种事情都能做出来的人,有什么会顾忌的?冉闵此刻非常心痛,他居然培养出来这么一个接班人。冉智派人谋杀自己,这件事冉闵并不伤心。冉闵成长的环境决定了冉闵的思维方向,其实冉闵在思想不知不觉也胡化了。在狼群首领的权力交接过程中,几乎不存在什么和平交接。通常都是伴随着血腹,在老一代狼王渐渐老去之时,当他雄风不再了,那些新的狼王则要通过血腥的斗争,最后成功的那一个,才能打败老狼王,成为狼群新的首领。只有这样,狼群才能越来越强大。冉智急于杀掉自己上位,冉闵其实内心并没有太多的愤怒。但是这次冉闵是真的伤心了,他不光是要杀掉自己,而是炸开黄河河堤,一旦黄河泛滥,中原将会成为一片**,纵然不会像元康五年那样蔓延六州之境,一百九十二县被淹,但是这个后果也是非常致命的。狼群的狼王斗争是血腥也是残忍的,但是没有小狼为了战胜对手引来一头猛虎,把整个狼群带入一个绝地之中。可是冉智这么做不仅是暗害自己,更是把魏国百万黎民百姓玩弄于鼓掌之间。冉闵越想越心痛,越想越难过,慢慢的冉闵的意识陷入了一片黑暗之中。“陛下,陛下……”“快来人啊,御医,快去找御医啊,陛下都吐血了!”秦冲领着一千秦军骑兵,人不下马,衣不解体已经连续巡视河堤三天三夜了,这一路上他们倒好点,北岸险情不大,有几次险情都让秦冲带人学着冉明的方式,把缺口及时堵住了。虽然堵住了缺口,可是他们身后也成了一片**。三天之后,无论秦冲还是祖彦,他们都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可是当那些朴实的百姓,端着他们都不舍得喝的米粥递给他们的时候,秦冲从来没有体会过,百姓会如此感激他们。其实,就抗洪救灾这一点上来说,后世的解放军放眼全世界,也是独此一号别无分店。这是对人民军队,人民鱼水情最好的诠释。尽管这些将士们都非常疲惫了,可是秦冲仍不敢懈怠。此时,秦冲和其麾下的将士正处于一种极为奇妙的亢奋状态里。冉明传令全军“士当为国为民,文士治理天下,是士,他们为大魏血战,也是士,是军士,是武士。战胜天灾,保住河堤,保护河洛百姓,他们都是大魏的无双国士!”除了第一天,他们确实辛苦之外,现在已经好得多了,在冉闵的命令下,包括各沿河各郡县的民夫、郡国兵、以及官员、衙役,甚至连牢房里的罪囚也带上去了。包括魏国精锐部队在内的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都赶至黄河大堤,秦军骑兵只是承担水情侦察的任务,哪里出现险情,立即通报,后面就会有人上去处理。不仅民夫和官员,还有粮食和药品,然而这些仍不够,这么多人拥挤在一起,肯定会出乱子的。像什么敲诈勒索,奸**女,等犯罪案件也层出不穷。冉明也表现出了极其强硬的一面,只要是被他们知道的案件,没有姑息,也没有从轻发落,更没有将功折罪一说,无论是谁,直接砍了。直到冉明又杀了数十人,这才威震住了周围那些蠢蠢欲动的人们。人心是稳住了,但是黄河大堤岌岌可危了。黄河只要一发水,通常都会扭动一下身子,我们在后世看到的黄河其实和这个时期的黄河根本就不是一回事。我们现在的黄河河道不过才三百余年的历史,在《尚书禹贡》里才是公认黄河最早的河道,自孟津以下,汇合洛水等支流,直接北上,经刑台,过巨鹿,最终在沧州境内入海。黄河每一次挪动身子,都会给中下游带来灭顶之灾,无数百姓倾家荡产,颠沛流离。在冉明的记忆中,黄河大规模的改道似乎是要等到北宋时期,经大名沧州入海,可是南**的历史非常混乱,根本没有相关记载。似乎,根据桓温北伐时需要开挖运河运输粮草来推算,这个时期是应该不会发水的。但是由于冉明这个异世蝴蝶的到来,黄河似乎提前发威了。关键是冉明并不是水利工程师,他对水利整治懂得的有限,终于冉明等来了都水监丞。魏国都水使者,这个都水监其实就是管理掌河渠、津梁、堤堰等事务的。冉明也不知道这个都水使者是何人,是不是依靠荫封或拥立冉闵有功上位的。还没有等到冉明去问都水使者,这个都水使者却找上了门。魏国的都水使者叫武安鞪。冉明还以为这个武安鞪是姓武,名安鞪呢。其实是冉明闹了一个乌龙,原来都水使者复姓武安,名鞪。(武将头上头戴的头盔,意同固)武安这个复姓源自战神,人屠之称的杀神白起,白起被秦国封为武安君(相当候爵)所以他的后人就以武安为姓。这个武安鞪年龄应该在五十岁开外,不过身体倒也健朗。他怀里抱着十几个水纹图,满脸惶恐,跪在泥水地里,道:“殿下,殿下大事不妙!”冉明不忍心看着一个这么大年纪的人向他下跪,就扶起他道:“什么事情,咱们慢慢说!”说着,冉明将武安鞪引入冉明的帐篷中。武安鞪将地图摊开,放在冉明用木箱子充当的书案上,然后惶急的道:“殿下,河水东流狭浅,恐会崩堤改道!”“什么崩堤改道?”冉明不可思议的道:“孤花了如此大的力气,动用数万军民,严防死守,你居然告诉说黄河还会崩堤改道?”“是的!”武安鞪正色的道:“从咸和三年(公元328年)中原就开始降雨渐少,特别是关中地区十年九旱,故黄河水流明显变小。以南乐为例,在三十年的时间内,南乐段黄河缩了六百七十余步,水面下降四丈六尺余。”听到这里,冉明简直是目瞪口呆,尼玛的,三十年就缩了六百多步,这是什么速度?武安鞪又道:“至于阳谷、聊城则缩浅更甚。如今河水太猛,恐怕阳谷聊城等城不堪重负。会满堤改道。”冉明听到这里也是大惊失色,千万不能在青州改道啊,如果是在河洛地区溃堤,魏国的损失非常惨重,但是不是不可以承受,至少青州的巷口和工坊都能保住,更何况现在青州可是魏国第一人口大州,一旦发洪水损失根本不可以想象。冉明道:“都水使者有何高见?”武安鞪急道:“常年以来降雨太少,黄河根本没有泛滥成灾,如今突然成灾,哪里有什么办法。唯一的办法就是趁着洪水未至,赶紧转移百姓和其财物!”冉明不死心的问道:“有没有办法保住黄河?”武安鞪道:“有是有,但是根本不可能。”“什么办法?”“除非大雨立即停止!”武安鞪不不假思索的道。冉明抬头看了看那几乎成了漏天的天空,现在想让黄河流域不再下雨根本不可能,就算一千多年以后也没有办法。“这不可能吗?”冉明道。武安鞪想了想道:“要不然就选一低洼、盐咸之地开堤泄洪!”冉明迷茫了,决堤泄洪理论是可行的,可是他却没有权力这么做。无论这个口子开在哪里,哪里就是一片**大海。那里的百姓就会离乡背井。可是想到青州,冉明却又难以割舍,作为一个不懂水利的冉明,确实悲剧,他就算在河洛堵得再好,青州如果淹了一样让他欲哭无泪。有道是屋漏偏逢连天雨,就在冉明左右为难的时候,冉明又接到了冉闵吐血昏迷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