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村长的傻儿子txt免费下载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690 这厂居然没破产(一)(第2页)

这里已经跟江南制衣厂规模差不多了。

规章制度、生产模式等都是一样。

唯独不同的是,这家厂不倒班,而且加班的时间也不是很多,产量只有江南制衣厂的三分之一。

另外,这厂子,周蓉有不少股份。

四大大队的股份只占很小一部分。

刘春来当初授权给周蓉,周蓉掌管着整个蓉城以及周边市场的服装销售渠道,同时也向其他市场辐射,这家厂的发展,远比山城那边受到刘春来限制的红杉制衣厂更快。

红杉制衣厂除了当初刘春来跟山城轻工局的协议增添了五百台缝纫机外,几乎没有多大发展。

在车间转一圈,刘春来发现,除了一些基层干部,很少有全脱产的管理人员。

甚至给流水线上工人专门配备的搬运工,也没有。

倒是管理人员在干这些事情。

心中有众多疑问,在参观过程也没问什么。

他这是第一次到蓉城。

厂里生产的款式,都来自春雨的设计部门。

打版啥的,也是在春雨。

成立这个厂,就为了降低从蓬县或山城调货到蓉城的运输成本。

山城那边的轻工业本来就比较发达,对火车皮的需求很大。

同时,因为蓉城这边的铁路相对跟外面联系紧密,发送到南边及北边,甚至东部的一些产品,都从蓉城的厂里调运。

所以,这边的厂,也承担着周边城市的供应。

周蓉在市场渠道上,又有相当大的独立自主性,所以平时刘春来基本上没有管过。

要不是他有股份,就相当于加盟了。

直到了进了会议室,周蓉进一步介绍情况,刘春来才发现整个厂的问题所在——管理及后勤人员太少!

很多都是直接用工人来担任。

“厂里一共1700人,非一线生产人员只有不到200人。”周蓉介绍的时候,很是得意地说道,“仅仅是这部分,每个月工资都能节省将近两万块钱。”

周蓉的嘚瑟,却让刘春来嘴角连着抽搐了好几次。

刘春来很想问周蓉,有没有想过,厂子的未来发展等问题。

现在看着厂里的一切都很顺畅,没问题,有良好的业务来保证运转。

可周蓉是否算过真正的成本?

许志强一脸震惊地问周蓉:“你们这厂子是怎么管理下来的?”

许书记真的很想知道周蓉是怎么降低二线人员比例的。

蓬县的各种厂,二线人员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