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1 免费教育?不是我们大队跟我有何关系(还账42/44)(第3页)
浑身酸痛无力。
“这就是你想要的打通任督二脉,武林高手,不是那么好当的。”刘八爷今天没有再抱着那本有插图的《金瓶梅》,而是拿着一本线装本的《战国策》。
刘春来知道他啥意思。
提醒自己,仁义礼智信。
浑身乏力,也就懒得去看各处工地,甚至连去陪着贺黎霜父母都懒得去了。
要规划整个大队,他们自然得进一步了解情况。
有刘福旺跟严劲松跟着呢。
刘春来索性就把所有的考试题给再次审核一番。
“有滑竿呢,我们抬着你去?”到了下午,刘春来把考试题已经全部出了,就准备去公社找学校油印卷子。
让人去印?
怕泄题,到时候无法达到自己的目的。
可坐滑竿,刘春来真心享受不来这种封建地主的腐朽生活。
最终,刘九娃是把他按在了滑竿上,由他跟刘大春两人抬着,田明发这狗腿子在旁边拿着刘春来的包,去了公社的中心校。
滑竿上,摇摇晃晃的,刘春来真感受不到丝毫的舒坦。
以前家里养得起数量众多长工的大地主才能享受这样的特权。
特别是在山区,爬坡上坎,要不抓着滑竿两边,非得掉下去不可。
刘春来一直都担心自己掉下去,可不去又不行。
现在已经是暑假时期。
可中心校的领导干部,依然在学校里。
原因无他,学校生源流失严重。
“春来大队长,我们一直都想找你,严书记不准……”对于坐着滑竿来学校的刘春来,学校四十多岁的给校长彭广远丝毫不意外。
他也是幸福公社的人。
不过是三大队的。
“彭校长,有什么就说吧,只要我能帮忙的,都没问题……”刘春来对于学校还有想法呢。
四大队的在山的另外一边的几个生产队,尤其是刘家坡的孩子,上学实在是太远了。
七岁上一年级,年龄虽然不小,可要从那边上山再下山,走到学校,对于六七岁的小孩子来说,路途太遥远了一些。
一旦遇到落雨或是其他天气,孩子上山下山,容易出事儿。
这也是很多家庭小孩子不上学的原因。
有些基本上等到孩子八岁或是九岁才上一年级。
以前刘福旺也找过公社,想要在那边办一个村小,等孩子到五年级或是六年级,年龄大一些,再转到公社的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