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重启人生后我高不可攀姗姗挨打后续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0072【报道一出,全川闻名】(第1页)

0072【报道一出,全川闻名】全班有四分之三的同学,已经提前得知此消息。其中绝大部分,是最近一两个小时听说的。徐海波、谢扬等人到处宣扬,陈贵良耐着性子又应付一拨。也就李君这种踩着时间来学校的,需要从班主任那里获得信息。班主任刘淑英,把陈贵良夸奖一通,又告诫其他学生:“陈贵良同学被名校特招,属于极为罕见的特例。他平时一直喜欢看课外书,有着长期的文学积累,所以才能一鸣惊人。你们现在想学他已经晚了,所以要专注于高考,认认真真复习知识点……”“现在,我公布期末考试成绩。期末各科的试题,比月考时更难,所以录取线也划得更低……”“吴梦,总分661,全年级。”“要用到什么材料,你罗列出来,我帮你弄好。”刘淑英道。“谢谢刘老师。”陈贵良说。刘淑英又说:“学校领导经过讨论,决定邀请几家媒体做宣传,到时候需要你配合一下。你的处分都已经撤了,明白了吗?”“明白。”陈贵良道。严校长打算邀请二三十家媒体,但很遗憾,学校的面子不够大,陈贵良的分量也不够足。这种情况下,你想掏钱都送不出去。主要还是这破县城太过偏远,沿海大报的记者不愿耽误工夫。严校长亲自联系了数十家媒体,目前仅仅七八家答应赏脸,且有一半属于川内报刊。如果换成宣传郭小四,愿意来的记者肯定更多。但郭小四最近没空,忙着开公司创业呢,已经定好了下半年再回母校。除非,陈贵良的话题度继续升温,到时媒体记者会不请自来。这还需要一个契机。比如韩韩写了《杯中窥人》,确实引起全国热议,但就像一阵风吹过去,热度下降得非常快。真正引爆舆论的,是韩韩挂科退学!而且趁着挂科退学,又顺势出版《三重门》,小说热卖终于登上巅峰。(请)0072【报道一出,全川闻名】……正月十八。新一期《西华都市报》出炉。这个报纸已经连续六年,位居全球日报发行百强行列。目前的日均发行量为110万份,主要发行地点在川渝地区。不但全川的机关单位自动订阅,普通老百姓也喜欢看,随便找一个报摊就能买到。肖卫东是个普通小老板,他在蓉城开了一家照相馆。主要收入来自于拍证件照,也兼营打字复印,还顺便卖报刊杂志。综合性经营。其实店面很小,除了自己之外,只有一个年轻学徒。照相馆开在老巷子里,每天都有街坊来坐坐,顺便蹭他卖的那些报纸看。“肖老板,生意好哇?”“好啥子哦,半上午才来两个照相的。你要不要照一张嘛?”“老子的遗像都被你照好了,还要照啥子相?”这个老街坊,大摇大摆进店搬板凳,然后坐在店门口免费看报纸。肖卫东调侃道:“你还安逸也,要不要再给你泡杯茶来?”“也可以,麻烦了哈。”老街坊笑道。老街坊看的正是《西华都市报》,这属于蓉城市民读报的首选。忽有客户来拍证件照、复印身份证,肖卫东便让徒弟去干活,自己躺在树荫下打盹儿。没过一会儿,他就听到街坊说:“吔,这个学生还凶诶!”肖卫东问:“凶啥子嘛?”“写文章保送清华北大,还啥子七步成诗,读初中就敢跟黑社会对着干。”“冒皮皮(吹牛)也信?”“你自己看嘛。”肖卫东过去瞅了一眼,便拿起另一份《西华都市报》,直接翻到文化娱乐版面。文化版头条文章赫然是:《当代版七步成诗——探究一个天才文学少年的成长之路》。“今年一月中旬的青松城酒店,名家满座,媒体云集。《文汇报》资深编辑董红康,给出四个关键词,要求高三学生陈贵良,必须当场写出一首古诗。堂堂知名编辑,为何要刁难一个高中生?”“时间还要退回到前一天。,《文汇报》编辑对此提出质疑,并现场出题进行考验。陈贵良同学拿起毛笔,行走七步之后,写出一首质量上乘的五绝古诗。董红康编辑连连称赞,并带走古诗手稿收藏。”“一个小县城的高中生,为何会有如此深厚的古文功底?笔者带着疑惑,走访了陈贵良的初中和高中母校……”后面的内容,穿插着对陈贵良初中、高中老师的采访,以及派出所和乡场摊贩的采访内容。就连陈贵良的小学也有提及,因为初中的副校长,经常走访乡下各村小学。贫穷乡村的留守儿童,从小没有课外书看,只能背诵课文和字典。初中时勇斗社会黑恶势力,并促成帮会头目被捕判刑,而且中考还获得全镇看完,居然掏钱想买报纸。肖卫东笑道:“你今天还大方诶,舍得出钱了。”街坊说道:“老子要买回去,等孙子放学了拿给他看。别个家的娃儿好听话,就他一天到黑只晓得耍。”“多打几顿嘛。”“打不出来。”先前那老街坊说:“这个叫陈贵良的娃儿确实厉害,硬教是教不出来的。别个是留守儿童,屋头也没得人管,全靠自觉。脑壳灵性,放在古代肯定考秀才。”“啥子秀才哦,考进士!”“近视?还要配眼镜嗦。”“你晓得个锤子!”“……”陈贵良这次是真出名了,至少在蓉城特别有名。因为仅在蓉城一地,《西华都市报》的销量就有70多万份,而且往往多人共看一份报纸。龙都市的日报记者后知后觉,次日开车杀向学校,成为实地采访的第二人。至于在二中,陈贵良已是学校的风云人物。稀里糊涂收到不少学妹的情书。——(感谢不如去吃饭大佬的盟主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