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从1983开始的赶山生涯小说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百四十三章 没规矩(第3页)

“耽误大家一会,说点事情。”

“……”

众人疑惑,大陆方的乖乖停下,甚至席地而坐。港方不晓得,貌似是个投资人,要干嘛啊?

影棚的大灯炽热,空气在密集的人群中辛苦流转,溜进来的飞虫嗡嗡盘绕。

“众所周知,剧组油水足。”

嚯!

许非开口第一句,就让众人精神了。

“制片、财务、道具、服装、司机、场务,吃饭、茶水、住宿、油料、后勤,从上到下里里外外,几乎每个环节都有捞钱的方法。”

“许总,您得相信我!我一分钱都没贪过!”

刚起个头,生活制片就吓死了,屁滚尿流的跳出来。

“滚一边去,没说你。”

“诶诶!”

那货又急慌慌跳回去,擦擦汗,不是我就行。

“近些年投资影视的越来越多,我是指电视剧。有不少老板向我抱怨,太黑了啊!

一部投资1600万元的戏,被贪掉的总钱数能达到600万。

那怎么贪的呢?

最普遍的是吃回扣。一个剧组吃喝拉撒,都由生活制片去办,那承包这些工作的单位,自然要给回扣。

狠一点的克扣待遇。

一份盒饭标准10块钱,他订5块的。一个标准间200,他订100的,往里加床,一屋睡三四个。

当然他们看人下菜碟,大牌明星不敢,小演员随意。

我听过一个最牛,他有两本账,一本真账,给自己看;一本假账,给投资方看。

真账是9万多,假账是500万,相差50倍有余。那部戏拍下来,这位制片入手了一辆奥迪。”

“……”

全场鸦雀无声,既想听又害怕。

“想80年代,影视业重新起步,我经历过那个时期,在场也有。

那会什么样?一天补助5毛钱,潘红、刘小庆也得排队打饭。没人琢磨私利,就为了把戏拍好。

什么时候变的呢?90年代商业大潮,浮躁了,钱多了,想的多了。

如今钱更多,更浮躁,那些捞钱的人何来的胆量?

一是欺负资方是圈外人,以创作的名义把他们规避在外,视剧组为禁脔,派系林立。

二是上下串通,乃至导演和总制片默许,统一分成。连选外景的哥们,都敢把场租费翻三倍报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