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三国之铁骑南下无弹窗在线阅读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六十章公孙三败(第2页)

这番话,说出了公孙瓒的薄情寡义,是公孙瓒的第一个失败的原因。

......

公孙瓒以为凭借自己在军中的威望,说出这番话后,士兵们必然会士气振奋,奋勇杀敌。

却不想,众士兵听到公孙瓒的这番话后,大多数人都是心中不安,士气全无。

自己的家人都见死不救,当我们这些非亲非故的士兵遇到困境时,怎么可能指望的上呢?

阎柔见公孙瓒军的士兵们大都萎靡不振,便知道这正是到了出兵致胜的好时机,率领手下大军朝着公孙瓒军杀去。

公孙瓒军不敌,被阎柔击败,斩杀了五千多人,投降者也超过两万余人。

公孙瓒仅仅带着不到三千余人的兵马逃回到渔阳县。

鲍丘之战的结局,不出三日便传遍了整个幽州。

公孙瓒所占领的广阳郡、上谷郡、右北平郡等郡县中的世家大族,纷纷起兵,杀了公孙瓒所设置的太守县令。

想通过‘落井下石’的方法表达出对公孙瓒统治的不满。

阎柔每到一城,当地的世家大族都会将阎柔的人马迎进城中,好生犒劳一番。

公孙瓒已失幽民心,自此之后,公孙瓒屡战屡败,最后只能率领自己的亲信,逃到易县坚守不出。

公孙瓒毕竟是威震北方多年的大将,久战沙场,眼光独到。之所以坚守易县是因为这三个原因:

第一个是易县地理位置优越,特别适合防守。

易县南有易水,北有巨马水,两水环绕。

既可以防守来自南面袁绍的进攻,又可以防守来自北面阎柔的进攻。

与此同时,易县的地势低洼,周边的河流众多,除了易水和巨马水以外,还有顺水、卢水、泒水、圣水等多条河流流经易县。

这么多的河流,像是一道道的‘绊马绳’,将和公孙瓒有仇的且作战凶猛的乌桓族骑兵和鲜卑族骑兵阻挡在易县之外。

第二个是公孙瓒是朝廷册封的名正言顺的易候,领地正是易县。

在易县中,公孙瓒说一不二,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易县中的百姓,对易候公孙瓒也是十分信服的。

第三个原因,竟然是因为谣言。

在公孙瓒选择坚守地区之时,幽州内,不知从哪里传出一则童谣:“燕南垂,赵北际,中央不合大如砺,惟有此中可避世。”

易县位于幽州和冀州的交界之处,正属于童谣中的“燕南垂,赵北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