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揽权(第1页)
第361章揽权冉智其实也是一个聪明人,因为他没有采取自己的心腹谋害冉闵。哪怕到现在,魏国众臣没有把冉闵遇刺的怀疑指向他。他效仿的其实就像三国时期的孙权。孙权与曹操谋士郭嘉暗中勾结,冉智推波助澜,借敌人之手,谋害了冉闵。这样以来,他既不用承担弑父的骂名,又可以达到自己的直接目的。冉智虽然不清楚冉明这个时候抵达了陆浑,将重伤的冉闵接到建康去治伤。但是他却从内线消息得知了冉闵伤势严重再无治愈的可能,所以冉智在这个时刻,就当仁不让的选择了稳定魏国的叛乱。张遇虽然占据了洛阳坚城,也拥有蒙蔽了不少不知真象的魏国士卒。但是冉智知道,张遇其实不足为虑。冉智望着百官之首刘群道:“老大人,您看此事如何处理?”刘群沉吟道:“攘外必先安内,臣以为,张遇贼子趁乱选择,实属大逆不道,当以雷霆之势,予以剿灭。”冉智又问道:“何人可以领军剿灭张遇?”拿破仑曾经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令狐雷是一个好士兵,他不仅想当将军,而且还想接替董润成为魏国的大将军。实际上的军方第一人。令狐雷作为冉智的心腹,其实也有很大的私心。他知道冉智身边不缺乏文臣,众多士家子弟都围着冉智身边。但是武将方面,冉智却鲜有武将投靠,唯一一个投靠冉智的武将还是冉明的徒弟刘科,冉智用着也不太放心。所以此刻令狐雷产生了很大的想法。不过,军队却和地方官府稍有不同。特别是魏国开国的那些元勋们,个个都是蛮横之人,想法降服他们,光有冉智的支持不行。令狐雷必须拿出自己的实力,军中的实力其实就两样,勇者斗力,智者斗功。看着满堂众臣,除了冉烽就剩下卫将军籍罴了。籍罴作为卫将军,负责整个司隶地区的安全,责任重大,根本无法分身。冉烽倒是一个好的人选,从身份上说,他是冉闵的养子,属于腹心之臣。领军经验和资格都有了,但是内心里冉智却把这个冉烽排除在外了。理由其实很简单,冉烽自幼开始跟着冉闵外出作战,可是因为他和冉明交好,身上已经打上了冉明的烙印。冉智自然不会把剿灭张遇的功劳送给冉烽。满打满算,冉智身边只有一个心腹令狐雷。但是这个令狐雷领军出战,刘群肯定不会同意。因为令狐雷祖父是晋朝奋威将军令狐盛,令狐盛原本为晋司空刘琨的部将,后被刘琨心腹谋士徐润诬杀,令狐盛之子令狐泥投降了匈奴汉国刘聪。令狐泥曾派人杀掉了刘琨之父亲家眷,也就是刘群的祖父母。匈奴汉国(前赵)灭国之后,令狐泥又投降了后赵,接着令狐盛仕魏国。刘群顾全大局,没有报复令狐雷就不错了,岂会举荐令狐雷统领军队剿灭张遇之战?冉智没有举荐令狐雷,刘群倒也没有提令狐泥,而是道:“殿下若剿灭张遇,臣倒是一个有将才举荐。若此人出战,旬日之内应该可以剿灭张遇所部叛军。”“哦!”冉智正色道:“老大人要举荐何人?”“胶东相王猛!”刘群接着道:“胶东相不仅善治理地方,更能领军作战。永兴三年,燕国寇边,胶东相王猛为胶东王殿下所举荐,领新组建的苍狼营、虎啸营、速捷军、背崽军、疾风营、虎愤营六支新军,以弱旅克强军,历时半载,斩获颇丰。足可见其乃统兵之帅才!”冉智皱起眉头,隐隐不悦。不过这个不悦之色,转瞬既失。冉智露出思付之色。魏国军方势力除了冉闵的嫡系人马之外,就剩下冉明和他的那些老部下了。不可否认,冉明的那帮老部下确实很能打仗。然而,冉智心里却不舒服,除非万不得已,冉智是不想使用冉明的这些人。如果冉明的这些人可以用,他宁愿用刘科也好啊,必竟刘科已经改换门庭,投靠他了。冉智反驳道:“胶东相确实是一干才,然而他此时正在胶东国不其城,从不其到邺城何止千里?如果调胶东相来剿灭张遇,来回需要耽搁至少半个月,耽搁时日不说,岂不是显得我大魏除了王猛,无人能打仗?”冉智这话说得滴水不漏,首先他激了魏军方将领的怨气。要知道王猛虽然能打仗,可是别人不服啊,永兴三年的那场右北平燕魏之战,在军中流传的却是冉明遥控指挥他的那场仗,什么游击战术、陷马坑和拒马枪,都是冉明弄出来的。当时王猛也害怕锋芒毕露,所以把功劳让给了冉明。在场的军中将领纷纷请战,像籍罴、冉烽以及魏郡太守王宁出列请战。“杀鸡焉用牛刀?”令狐雷起身抱拳道:“末将不才,愿领兵三千前往洛阳平叛,旬日之内,若不能消灭张遇,末将愿提头来见!”“柿子捡软的捏!”令狐雷自然也知道当初冉明利用刚刚组建的陌刀军就给张遇所部好好的上了一堂课,在令狐雷印象中,张遇部队也新组建的魏军都打得过,简直就是他刷以验的理想对象。令狐雷的话并没有引起魏国众臣的反对,因为他说的都是实情。魏国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国家。他不同历朝历代,首先是这个国家一直以来没有重文轻武,也没有以文抑武的现象。哪怕是文臣之首的刘群,也作为部军需官,经常随冉闵出征。其次就是魏国一直在战争中渡过的,战争对于魏国来说,这就像是吃饭喝水再一样平常不过了。冉智一听令狐雷请战,起身道:“如此甚好,着东宫率卫统领令狐雷为荡寇将军,领兵三千,剿灭张遇贼寇。”冉智如此差痕迹,当场众臣也不是傻子,随既一想,冉智此时这是要抓兵权的征兆,皇帝生死未卜,冉智如此做也无可厚非。刘群虽然没有反对令狐雷领军出征攻打张遇,但是却提出了补充意见“对于张遇等反贼,要区别对待,张遇心腹部曲,不紧要打,而且要狠打。但是对于那些不明真象,为张遇所蒙蔽的普通士卒,不仅不能打,而且要好好安抚。如果他们阵前反戈一击,不仅赦免那个的罪过,还要有重赏!”冉智一听这说,表现出了虚心接受的样子,不着痕迹的恭维刘群道:“怪不得先前曾听父皇之言,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大人这才是深谋远虑。如此以来,不仅可以瓦解叛军斗志,又可减少杀戮,一石二鸟矣!”刘群抚胡笑道:“深谋远虑倒也谈不上,只是事情总得有一个轻重缓急。陛下先前计划进攻凉国,然而此时,这个计划必须搁置了。不仅如此,就连燕国也要暂时采取缓兵之计。凉国现在已分裂为两国,张祚、张耀灵虽然有血缘宗亲,却敌如仇寇,矛盾已经无法缓和。正好可以给我们魏国有机可趁。老臣以为,对于二凉我们当要反其道而行,近交远攻。”冉智坐在东宫银安殿的主座上,俯视群臣,看着群臣一脸恭敬的样子,他内心里非常舒服。作为冉闵从小开始培养的接班人,冉智除了心胸狭隘以外,基本上来说,并没有太大的缺点。听到刘群的话冉智道:“老大人的意思是,我们结交张祚,攻打张耀灵?”随即冉智有反就过来了,刘群的意思当然不是让魏国真打张耀灵,而是利用张祚与张耀灵交恶,让凉国陷入无休无止的内斗,既消耗凉国的有生力量,也有魏国扫平境内叛军赢得宝贵的时间。刘群露出孺子可教的表情,点头道:“殿下英明。老臣以为,对于燕国,也应该以安抚为主。”“安抚?”冉智愤怒的道:“孤恨不得立即领军攻进龙城,将慕容族一杀光灭净,岂会放下这个仇恨?安抚门都没有!”刘群不禁暗暗叫苦,他还真怕冉智一犯浑,直接下令魏国与燕国开战。要知道燕国如今实力已经不比当初了,魏国也有把握打败燕国。可是燕国就算打不过魏国,可是燕国他们都是全民皆兵,而且大部分都是骑兵。骑兵就有一个先天优势,那就是打不过他们可以跑。除非拥有绝对的兵力优势,可以在广阔的草原,将其一网打尽。否则对燕国的决战,肯定会演变成长时间痛苦的追击战。刘群相信如果魏国精锐部队被燕国拖住,相信以谢艾、桓温之流,一定不会放过这个削弱魏国的机会。“这不是放过燕国刺杀陛下的凶手,而是……”刘群叹了口气道:“攘外内先安内。我们魏国要防着张遇狗急跳墙,如果张遇狗急跳墙,下令放弃洛阳,以魏国境内到处流窜,说不定会造成严重的损失。所以,我们目前首要任务是消灭张遇以及所有叛军。”还有一点,刘群并没有说明白。那就是提防魏国的所有士族门阀,这些士族门阀,简直比泥鳅还滑,只要势头不对,他们就会临阵倒戈。就像永兴二年,冉闵与刘显交战,初战不利,士族门阀控制的地方,纷纷向东晋投降,结果魏国差点灭亡。现在局势和当初一样,一旦冉闵出现意外,这些墙头草们就会把魏国卖了。“老大人的意思!智明白了!”冉智甚至流下了鳄鱼的眼泪。冉智站起来大声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智在发誓,日后若不将燕国慕容部一族,挫骨扬灰,智誓不为人!”说着,冉明用佩剑将一缕头发割下来。汉族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衣冠服饰。《孝经》有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冉智当众毁发,以落发起誓,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誓言。冉智以此行动,获得了众臣的支持。冉智甚至还假惺惺的下命令:“魏国上下一定要全力救援父皇,竭尽全力缉拿慕容垂。”“手握天下权,醉卧美人膝!”冉智在群臣离去后感慨道。“恭喜殿下,贺喜殿下!”不知什么时候冉智身后出现了一个身穿头戴着斗篷的男子。男子面白而无须,却满脸皱纹。那沙哑的声音,如同老公鸭一样,格外刺耳“格格,不老奴应该改口称陛下了!”冉智道:“刘逸,汝这老货,到底给孤带了什么好消息?”刘逸道:“老奴特来向陛下报喜!”ps:晚会还有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