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吴王李恪活了多少岁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76章 突厥遣使求和谈(第2页)

如今的他,是心甘情愿接下大唐的重担,将整个国家,整个民族扛在身上。

太上皇李渊的三支箭,他既然接下,就一定会做到。

“不必担心。”

李恪强行让自己打起精神,“放心吧,本王一定不会倒下!本王要让五星龙旗飘扬之地,皆为我大唐国土!西突厥不是能人异士辈出么?迟早会感受到我大唐的愤怒!”

——

长安,天策府。

颜少卿风尘仆仆赶来,顾不上喝一口水,就与诸葛亮一头扎进了房间里。

“拜见诸葛先生!”

颜少卿躬身行礼道:“松赞干布已经同意了筹建通天学院,选址也由聂正去处理,我此次前来,就是想要筹集资金……”

“明日上朝,你我一同前去。”

诸葛亮沉声说道:“如今朝中,已经没有了李承乾和李泰的实力,李治也应该被吓得不敢出家门。只要陈明利害,陛下一定会答应。”

颜少卿大喜,“蛰伏吐蕃多年,总算是能做出点成绩了!”

诸葛亮轻摇羽扇,“天策府,殿下一个人撑不起来,是你我,与其他众将共同支撑!少卿莫要妄自菲薄,今日且好生休息。”

“多谢先生!”

两人谈经论道,相见恨晚,话不多说。

隔日。

久未谋面的李治却出现在朝堂之上。

“父皇,儿臣前一阵子受到了惊吓,如今已经好的差不多。”

李治笑道:“另外,大哥与三弟,已经去了……儿臣想常伴母妃身边,还请父皇应允!”

说罢,李治声泪俱下,闻者落泪,李二也感念晋王没有什么威胁。

“诸葛,你觉得晋王该不该留下?”

叛乱之后,房玄龄和杜如晦已经辞官隐退在家,也算是颐养天年。

朝政的重担则落在了诸葛亮,虞世南,岑文本与褚遂良身上。

“微臣觉得,晋王殿下一片孝心,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诸葛亮轻摇羽扇,笑着说道:“不过讨论此事之前,微臣还有一事启奏。”

“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