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8章 高山流水觅知音(第2页)
三国有赵子龙,西晋有陶悠然,一个横枪跃马纵横万马千军中的大将军,一个海纳百川,纵横江湖的闲侠!
陶闲大步流星,沿着蜿蜒绵长的渭河边,直奔天水而来!
陶闲脚程非常之快,区区不足千里的路程,以陶闲的脚程,真要是风驰电掣般施展轻功赶路的话,他一天一夜就能到天水!
只不过,陶悠然一向悠然自得,做什么事都是不紧不慢的,他虽然去昆仑铲除八仙,但却从没将这件事当作一种沉重的包袱,而将路途上的长途跋涉,当作了游山玩水的一种享受。
陶闲一路走,一路沿途欣赏银装素裹的大地美景,在好玩的地方,甚至停足逗留一阵,在有特色小吃的地方,甚至会停下品尝一下各处的美味小吃,玩的可谓是不亦乐乎。
路上行走了四日,这一日,离着天水城还有五十多里地,就能到天水城了。
天水,三国时期,大将姜维就曾经住在天水城,诸葛武侯就是在天水收下的姜维,故而,天水那也是古之名城。
不过,地处偏僻,人烟稀少,也算不上什么繁华,比起长安、洛阳等名城,那是相差太远了。
陶闲头戴斗笠,穿着蓝色的衣衫,披着蓝色的斗篷,满身都是积雪,风尘仆仆到了天水城外三十里的地方。
陶闲喜欢蓝色,因为大海就是蓝色的,他的胸襟就像大海一样的宽广,他的神功海纳百川,也如大海那般的浩瀚深邃,故而,他喜欢蓝色,也时常穿的是蓝衣。
再往前走,前面葱郁青翠,出现了好大一片的青竹林,虽然正值寒冬,但竹子却更加的青翠挺拔,在白雪皑皑的世界里,平添了一道靓丽的美景。
松竹梅号称岁寒三友,松的正直挺拔,梅花的傲骨娇艳,青竹的青翠淡雅,正是此三种植物,令世人为之陶醉的地方。
陶闲也不例外,陶闲酷爱岁寒三友,尤其是青竹,他喜欢青竹的挺拔、青翠、淡雅,若不然,他也不会跟竹林七贤号称竹林八闲了,可见他对青竹的喜爱了。
陶闲大喜,立刻觉得心旷神怡,这皑皑白雪,翠翠青竹,相衬相映,越发显得青竹是那么的可爱,那么的令人崇敬!
陶闲大笑道:"没想到,此处荒僻之处,居然有这么一大片竹林,莫非此处有高雅之士隐居不成?"
陶闲一边欣赏茫茫白雪中的竹林美景,一边沿着竹林小径往前迤逦而行,渐渐的走进了竹林深处,竹林中越发显得幽静。
正在这时,忽然竹林的深处响起了悦耳悠扬的琴声,琴声飘渺,淡雅清心,宛如一道清澈的山泉流水叮咚,曲子缠绵而又典雅,清心而又悠扬,令人心旷神怡,悠然神往。
陶闲静静的聆听着,不仅痴痴的入了迷,这么悠扬悦耳的琴声,在这么素洁幽静之处,简直宛如天籁之音!
陶闲不仅悠悠道:"好美的琴声,看来,此处一定隐居着一位多才多艺的佳人,若不是绝色佳人,焉能奏出如此清雅的琴音?"
这弹奏的曲子,分明就是赫赫有名的高山流水!
陶闲虽然不是一个擅长琴棋书画的高雅之人,但对于曲子却也颇为在行,因为竹林八闲都自视风流,而老大潇潇暮雨萧瑟萧大先生就擅长琴技,陶闲久而久之,当然也懂点音律了。
陶闲知道高山流水这首曲子的来历,此乃是知音之曲,昔日俞伯牙抚琴偶遇钟子期,自从高山流水遇到了知音,但不幸钟子期病故,俞伯牙在钟子期坟前弹奏最后一曲高山流水后,然后摔了瑶琴,自此不复弹琴,因为知音已逝,从此难觅,以此来谢知己,故而成就了一番千古佳话。
所以说,高山流水是知音之曲!
中国十大古曲中,广陵散为悲怆之曲,汉宫秋月为幽怨之曲等等,都是有其寓意和讲法的。
陶闲虽然懂的不太多,但这曲高山流水却不止一次听萧瑟弹奏过,故而,陶闲听出了这是什么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