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1977,开局女知青以身相许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33章 会不会彻底得罪小林天望?(第1页)

薄暮沉入维港,将tvb大楼的玻璃幕墙染成一片暗金。大楼内部却不像往日般随着下班而松懈,空气里绷紧了一根无形的弦。

置地易主。

这四个字像投入滚油的水滴,在每个楼层炸开。

新闻部的打字机疯了般嘶鸣,记者抓着电话吼到嘶哑,编辑握着刚出炉的电讯稿,那页轻飘飘的纸此刻重逾千斤。

走廊上、茶水间、化妆室,所有窃窃私语都在短暂的沉寂后被更汹涌的声浪淹没。不是简单的议论,是一种掺杂着巨大错愕、难以置信、甚至带着一丝恐惧的亢奋。

“听说没?……置地!小林天望入主置地!”声音压得低,却压不住那份震动。

“叼……真的假的?那可是中环半壁江山的主人!”回应带着浓重的怀疑和惊惶。

“……二十岁?他才几岁?我二十岁还在片场打杂……”有人喃喃自语,眼神放空,仿佛认知被狠狠碾碎。

对他们而言,置地不是一个遥远的名字。那是一个概念,一个盘踞港岛权力与财富顶点的庞然巨物,象征着英资不可撼动的统治。

它仿佛凝固在云端,触不可及。如今,却被一个来港岛不足三月的年轻人,硬生生拖下神坛?消息像无形的冲击波,扫过所有人的神经。不是欢欣鼓舞,更像一种认知边界被轰破后的茫然眩晕。这世道……真的变了?

与此同时,tvb新闻演播室内一片灯火通明。导播急促的口令、技术人员来回穿梭的身影、还有空气中弥漫的油墨与汗水的味道,无不显示这里正在进行一场紧急特别直播。

巨大的弧形演播台上方,“置地易主!华资神话?”的标题在刺目的灯光下闪烁。

主持人陈清松,这位以冷静专业著称的新闻名嘴,今晚领口微开,额角隐现汗光,他面对的,是刚刚被请来的港岛财经界重磅人物:

头发花白、穿着传统唐装的港大经济学权威周鹤年教授;西装革履、神情倨傲的前汇丰高层、英国经济学家彼得·威灵顿;

几位知名的本地股票分析师以及证券公司的代表。时间紧迫,连事前充分沟通都成了奢望,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未散尽的震惊和随时准备辩论的紧绷感。

“各位观众朋友们,”陈清松的声音带着直播所特有的沉凝,“半小时前,置地集团易主的消息如风暴般席卷全港!此刻,我们第一时间邀请各界专家,试图解读这场发生在资本市场心脏地带的惊天逆转!周教授,作为研究港岛经济多年的资深学者,您如何评价小林天望先生此举?”

周鹤年教授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眼神锐利依旧,却掩饰不住深处的那股激荡。

他没有直接回答主持人的问题,而是发出一声悠长的、蕴含了太多情绪的叹息:“史无前例啊,陈生!置地!那可是中环的地主,怡和皇冠上最耀眼的那颗明珠,在港岛屹立了近百年的英资象征!今天,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竟被一个抵埠不足三月、年仅二十岁的年轻人夺得了控制权!”

他声音逐渐拔高,带着一种近乎宣泄的振奋:“看清楚这条路径了吗?港岛的资本市场,英资财团规则制定、力量压制的局面,被一纸合约瞬间粉碎了!小林天望,他虽然持有日籍护照,但身体里流着炎黄的血!

这份股权文件背后的含义,是前所未有的重大突破!资本的游戏没有硝烟,但这比任何战场上的呐喊都更有力量!

这是华人资本力量觉醒的标志性事件!是华人资本力量在港岛这片风云诡谲的战场上,首次以雷霆万钧之势,攻克了象征着英资统治的最高堡垒!

其意义之深远,远超置地本身的商业价值!这绝不是简单的股权易手,而是一种资本权力的重新洗牌!”他的话语在说到“炎黄的血”和“攻克堡垒”时变得异常有力,充满了民族认同感。

“攻克堡垒?呵呵!”威灵顿的冷笑声毫不客气地插了进来,带着英国人特有的居高临下的嘲讽,“周教授,恕我直言,您这番话充满了狭隘的民族主义和情感渲染,严重偏离了商业逻辑的本源!

小林天望,一个靠着股市投机、媒体炒作和漫画杂志起家的年轻人!他的所谓‘崛起’,充满了投机取巧的味道!”他挥动手中那份还散发着油墨清香的号外,语气尖刻。

“看看他的手法!”威灵顿提高了声音,环视全场,仿佛要说服在场的每一个人,“利用怡和洋行在海外投资,澳洲煤矿、伦敦白银期货遭遇暂时性经营策略失误的窗口期,再巧妙地利用他与霍家大公子那场‘争风吃醋’的闹剧在媒体和股市制造恐慌、打压股价。

最终在怡和暂时遭遇流动性困境的关键时刻,配合汇丰银行的特殊‘安排’,以不为人知的手段获取了巨大的资金支持,打了个措手不及的突袭!

这哪里是什么‘资本神话’?这分明是趁火打劫!是钻了规则的空子!是一种……近乎于窃取的商业行为!”他把“暂时性经营策略失误”和“趁火打劫”、“窃取”等词汇咬得很重。

“荒谬!”周鹤年教授勃然变色,身体前倾,目光如电般射向威灵顿,唐装下的肩背挺得笔直,“威灵顿先生!资本市场的规则是什么?是自由博弈,是有钱者上!是‘价高者得’,是最纯粹的商业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