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1977,开局女知青以身相许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61章 《伤痕》大火,海子真被伤了!(第1页)

“姆妈!”

不知道为什么,在东北的时候,柳茹梦说着普通话,也很自然地喊母亲为“妈妈”。

但一踏进上海的土地,她便自动切换成上海话,亲切地喊着“姆妈”。

“怎么了?面条一会就好。饿坏了吧?再等一下下就可以的啦!”

郭琳娴有点宠溺地回头看了一眼女儿,切好的腊肉丝,一大把一大把的放进锅里。

这毕竟是女儿回家以后,自己给她煮的。看来,《人民文学》的编辑部,对阿旺的《伤痕》评价肯定不是一般的高。”

柳茹梦是既高兴又失落。

高兴的是自己的阿旺,又再一次出大风头了,一切都像他预料当中的那般,果然《人民文学》对于描述特殊时期的小说,没有封禁不采用。

失落的却是,这么值得高兴的是,自己却不能陪在林火旺的身边,和他一起庆祝一番。

这种复杂的情感,随着那一行行早就已经看过的文字,让柳茹梦的内心,又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波澜来。

《伤痕》啊《伤痕》!

每一个人看到,都会看到不同的《伤痕》。

每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看到,又有可能看到不同的《伤痕》。

再次抬起头来,柳茹梦发现自己已经是泪流满面。

看着这车水马龙的上海街头,这里算得上是现在全中国最繁华的路段了。

但这里越是热闹非凡,柳茹梦的心里就越是感到一阵孤寂的冰冷。

这一刻,她真的宁愿,自己回到那个东北的小山村当中,守着一个院子,等着自己的丈夫归家。

……

随着《人民文学》在全国各地上架,几乎全中国的文学青年们,都看到了上面的这一篇主打文章小说《伤痕》。

引发的轰动与共鸣,从京津地区,向两湖两广,甚至是边疆地区蔓延开来。

许多地方的宣传部门也注意到这一点,上面也提醒各地方,要有序引导目前出现的这一股《伤痕》情绪。

是的!

上面调研下来,立刻将《伤痕》小说,引发的诸多下乡知青、下放人员等等知识分子们的情绪亢奋,称作《伤痕》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