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诸天:真武荡魔志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六章 武当山顶松柏青(第1页)

天下群山,以“武当”为名者不在少数,而最终能广为人知者,还当数位于荆湖均州的武当山。

武当自古为道教名山。

自春秋至汉末,便有许多道门先贤至此隐居修道,其中最为知名者,便有得传老子《道德》五千言的文始真人尹喜、丹道大家阴长生等。

汉末以后,因北方为异族侵占,随晋室南渡的士人有感世事动荡,多有弃官弃家、入山求道者,武当山便是其中许多人的选择。

至唐以来,因皇族李氏自称老子后裔,大力崇奉道教。贞观年间,有武当节度使姚简奉旨在武当山祷雨而得灵应,太宗遂降旨敕建一座五龙祠。

有唐一朝,曾入武当山隐居修行的高道甚众,其中便有“药王”孙思邈、“纯阳真人”吕洞宾等。

至唐末世,武当山已被列为道教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九福地。

再到宋时,赵氏为宣扬“天命所归”的正统性而继续扶持道教,又因朝夕担心北方契丹威胁,故而大力推崇为司职镇护北方的“玄武之神”。

期间虽出了为避讳而改“玄武”为“真武”的幺蛾子,却总算是将“真武神”的信仰纳入国祭体系。

武当山作为传说中的真武证道飞升之地,又陆续兴建一些供奉和祭祀真武的宫观。

等到金国崛起,灭辽伐宋,宋室南迁,乃至后来蒙古灭金,继续与宋对峙,武当山因地处南北分界之地,数度被宋金、宋蒙之间的战火波及,山上已为数不少的宫观多遭毁坏。

此刻张象易和小龙女所在的,便是位于武当山展旗峰下、始建于宣和年间,后毁于宋蒙战火的“紫霄元圣宫”遗址。

此处周围遍生苍松翠柏,郁郁青青,生机盎然。唯有当中满目断壁残垣,一片荒墟。

张象易想到后世所谓“云外清都”鼎盛之象,不由感慨良久,而后携小龙女一起上前,驮了他们前来的神雕则亦步亦趋地跟在后面。

在紫霄宫遗址左近,有一座很是简陋的草庐。

先前神雕曾在紫霄宫遗址的上方盘旋一阵,早惊动了住在这座草庐内的人。

在二人一雕行至原该是紫霄宫山门的两根石柱时,有一个望之年约五旬上下的老道士带了两个小道童迎了出来。

他们身上的道袍虽然清洗得甚是整洁,却都打了好几处补丁,面上也颇有菜色,显然是缺衣少食生计艰难。

那老道士虽见张象易年轻,却不敢有丝毫怠慢,抢先打稽首道:“福生无量天尊,贫道灵虚,见过道友。”

张象易也当即还礼:“贫道玄素,俗名张象易,见过灵虚观主。”

他早通过郭靖的关系,利用丐帮的渠道摸过紫霄宫的底细,知道这位灵虚道长便是紫霄宫观主。

数年前紫霄宫因宋蒙交兵而毁,一众道士或死或散,只有观主灵虚道长留下来。

他一直在官府和民间奔走游说,希望能重建紫霄宫。

只是如今宋蒙大战在即,无论官府还是民间都人心惶惶,自然无人愿意耗费时间和钱财做这件事情。

灵虚虽始终未能如愿,只能在紫霄宫废墟旁修了这座草庐栖身,还收留了两个孤儿作为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