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末极武仙,从机巧匠开始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章 赤屋的出货人(第1页)

泥泞的土路上,到处是搬运工人的身影和汗水。

关赫晓单薄的身躯担着两只满载的大竹篓,却无分毫晃荡,稳稳行进着。

其他工人不时投来惊异的视线。

要有武道内行在此,便能注意到,他呼吸有着特殊的节律,腹部配合着肌肉收缩而起伏。

同样是在搬运渔获,关赫晓提气运劲法一刻不停。

他感受着每一块肌肉发热的变化,不断做出细微的调整,节省体力,并最大化达到锻炼的效果。

【担山劲经验+1】

【担山劲经验+1】

【担山劲经验+1】

看着进度稳步上涨,关赫晓心头振奋。

‘再过不久,我岂不是下田港最年轻、最有劲的码头工人?’

没敢想太多。

因为他听说,江户一些武士道场的剑术师范,斩切子弹都不在话下。

预示着这个世界很可能存在超凡要素。

对此,他倒也不着急。

幕府下台后,武士们俸禄大砍,武士道场也便成了赚钱的行当。

等攒够了钱,他便会去道场求学。

武士们的刀术再强,到了他手里,只会更强更劲。

“疏忽”于本职工作,关赫晓的运货效率也比同行们高得多。

不消半炷香,他便走完了二里多地,最早一批步入以海产早市闻名的筑地市场。

太阳刚出来不久,商铺小贩就已如火如荼的开张,叫买声不绝于耳。

现今德川幕府倒台,天皇组建内阁,开放了通商口岸,大量下发商户证,方才有了眼下的盛况。

关赫晓正观察米价涨幅,忽地嗅到烤物、汤面的油香,不由得喉结耸动。

转过头,眼前是一家拉面屋,招牌上写有“二郎”字样。

代表这家拉面的风格是量大、重口。

‘二郎系的拉面,上辈子到东京旅游,我还嫌弃重油重盐,叉烧肥腻。现下想吃还舍不得。毕竟一碗面抵得了一斤米了。’

关赫晓尝试回想那种油到发腻的滋味,却发现有些想不起来了。

记忆里只剩下一个“香”字。

毕竟三个月来,他天天吃的都是粗米或杂粮团子配渍物腌菜,鲜少见到油腥。

确认米价三钱一斤,涨幅不大后,

他点点头,拐入一条小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