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2章,发展壮大(第1页)

,发展壮大

天启五年(1625年),七月十二,大同社纺织工业区。

经过三天的建设,这块滩涂的石头被堆积起来作为建设的物资,一条条排水沟被挖掘出来,滩涂低的地方填满黄土,高的地方被铲平,而后压实,一根根作为支柱的木桩被打下。

简陋的厨房,工具仓,粮仓已经建设好,睡觉的窝棚更是简陋,用木板搭的大通铺,再用木头大个底上面盖上稻草,就成为了睡觉的地方了,好在现在天气炎热,将就也能用,虽然防不了雨水,这片土地来说,下雨可能是更好的事情。

为了解决上千人用水问题,徐晨他们的打井队,三天时间打了五口压水井,现在已经能满足日常的洗漱用水了。

“嘟嘟嘟,造饭时辰到!各队收家伙什儿,先生交代了,病从口入,不想死的把手洗干净,尤其是你这几个瓜皮,脸都要掉灰,等会不把脸洗干净,我让你这几个瓜皮去挑粪。”刘永道。

营地当中的事千头万绪,都需要刘永拿主意,不过几天时间,他也被流民当中的人感染,变得出口成脏。

被刘永指的几人吓了一跳,赶紧去找水洗脸,营地的卫生一直是徐晨最关心的事情,这么多人挤在一起又不讲卫生,稍有不慎就是一场瘟疫。

所以在,发展壮大

至于大铁锤要购买耐火砖,给他银子,派个账房跟着他,监督他花钱即可。”

而后他又看向贺老六道:“优先完成纺织厂厂房的建设,只有纺织厂尽快投入生产,我们的事业才能维持正常运转。”

贺老六道:“先生放心,十日内,俺就会把厂房建起来。”

好在这个时代对厂房的要求不高,把地面压实,而后再砌砖墙,顶甚至可以用茅草来搭建,不过为了防火,徐成还是奢侈的用瓦来做房顶。

没有太大的技术难度,所以贺老六才有把握十天内把厂房搭建起来,甚至用木板的话,三天就可以搭建好。

陈子昂倒是问道:“今天又有五名读书人想要加入我们大同社,您是不是看看他们再走。”

李文兵他们在米脂宣传工作做的不错,现在整个米脂士林已经知道他们大同社的名号了,那些举人和相对富裕的秀才对不屑一顾,但对底层的童生和贫穷的秀才却很有吸引力。

现在这世道不但农民难熬,那些底层的童生和秀才也难熬,他们不能做到脱产,他们的收入和农户的收入是息息相关的,现在农户饭都没得吃了,他们的私塾和其他教育有关的行业全部萎缩,大同社让他们看到了抱团取暖,甚至突破阶级的可能性。

所以李文兵在米脂一宣传大同社,很多童生秀才就愿意加入他们,这些人来到了大同工业区,看到上千流民被大同社安排的井然有序,一片世外桃源的景象,内心也认可了徐晨他们领导的大同社。

而徐晨对待这里想要加入大同社的读书人,一律按照老规矩,先去劳动,虽然因为体质的关系,他们可以做一些轻体力活,但不能不劳动。

劳动完之后,傍晚他们还要为流民普及教育,这样一番考核程序下来,投靠他们的读书人又走了一小半,这其中秀才留下来三位,倒是大部分的童生都留下来了,他们本就没上岸,自然也没读书人的体面,留在大同社这里,能吃饱饭,还有十文钱拿,能养活妻儿,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去处。

徐晨道:“不用了,按照正常流程考核他们即可。”

刘永着急道:“先生,我们大同社发展壮大需要人才,让读书人打灰,的确是有点为难他们了,您是不是降低一些标准,让他们当夫子教书即可。”

徐晨摇头道:“要解决天下的问题,是要实实在在的去做,而不是袖手旁观的去看,不愿意劳动的人,不会是我们志同道合的伙伴,如果我们降低标准,那就成了东林党,现实已经证明,东林党是不能改变天下的。”

大同社是要带领劳动的百姓推翻大明,而不愿意劳动的人,是不可能站在百姓一边的,双方志不同,道不合,迟早会分道扬镳,与其后面难看,还不如一开始就不让他们加入。

刘永只能无奈叹口气,因为打灰的事情他已经和不少朋友闹翻了。

而就在这个时候,贺老六扭捏半天道:“东家,您看俺能成为大同社成员吗?”

徐晨看到贺老六笑道:“当然可以,只要是劳动的人都是我们大同社潜在的社员。”

而后他对刘永道:“我们大同社不止是读书人的大同书,更是天下人的大同社,在这个月底,选出一批劳动积极的人,让他们加入我们大同社。”

刘永点头道:“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