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流民(第1页)
,流民
听到徐晨的话,村长摇摇头走开了,自己也是昏了头了,居然听徐晨这个没下过地的人胡说八道。
土根小声道:“哥哥哎,打一口井就要七八两,有的花费还更高,但能浇灌十几亩地都是多的,村里有3000多亩地,这要打多少井才能浇的完,有这个钱还不如买粮食,想办法扛过这次旱灾。”
徐晨听到也挠挠头,这个时代打一口井的成本这么高吗?出水量也太小了。我怎么记得压水井那个水是不断绝的,小时候日都累哭了也没等到没水。
很快他反应过来了,双方说的就根本不是一回事,他说的是压水井,村长他们听到的却是村里的那种老井。
于是他说道:“知道蜀中的自贡吗,当地的盐丁为了能出卤水,弄出来一种可以深入地下500丈的井,我说的就是这种井,直接打到水脉上,让水喷出来灌溉土地,这样的一口井应该可以浇个几十上百亩地吧?”
徐晨也不敢确定,因为即便是压水井也是很久以前的记忆了。
土根苦笑道:“人家那是盐井,打出一口就是金矿,这种井我们哪里用得起。”
徐晨道:“算了,和你说不清楚,等我打出一口井的时候,你就会知道这种压水井的好处了。”
天启5年(1625),六月二十七日。
徐晨带着最后的手稿和小五一起踏上了去米脂县的方向。
这一路看到的景象让徐晨忧心忡忡,道路两旁的田地当中,都是忙碌挑水的农户,此时他们全家老小竭尽全力的想要保住自己的口粮。
道路两旁也时不时出现如同乞丐一般的流民,他们步履蹒跚的向着米脂县方向走过去。
眼前的这一幕让徐晨受到了极大的冲击,饿殍遍地,人尽相食,这些文字记录的历史,,流民
高家寨距离米脂县并不算太远,两人走了不到一个时辰,就看到了米脂县城墙。米脂县的城墙不高,比后世的一层楼稍微高一点,大概也就是4多的样子,县城内部的面积也不算大,也就是几条街道,几个巷子,用这个世界的词来说,标准的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现在的米脂县并不算出名,是大明上千个县城当中普普通通的一个县,甚至都可以说是比较贫困,直到几十年后,出了一个大西皇帝才变得天下闻名。
米脂县东门已经被封锁,徐晨和小五是从南门进入。
城外的旱灾并没有太影响到米脂县城内,小商小贩依旧在热情的叫卖自己的货物,县城的居民依旧过着自己的小日子,并没有太大的恐慌心理,在他们看来,米脂县高高的城墙足够阻挡一切灾民。
变化最大的可能是街道上的乞丐多了一些,卖身葬父,或者是为了口饭吃,卖身为奴的人多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