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窥日记(第1页)
看书阁『wWw.seeshu.net』,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偷窥日记
这天下午,郭楠约了沈阔晚上去他那里做寿司和生鱼片吃。沈阔满口答应。可是郭楠到了,他又说临时有应酬,不回去吃了。郭楠一个人对着一堆食材没了兴致,随便捏了几个饭团,吃完就在他的书房里找书看。
她在书柜前翻了一通,多半都是金融和管理方面的书,还有些历史书以及建筑学方面的名著。二弟沈宽是搞建筑学的,郭楠想这些书可能是他的。她顺手翻了一本大部头的建筑设计图稿出来看着玩,但是,她发现那排书的后面好像藏了个东西。她伸手过去拿,居然是个铁皮盒子。郭楠好奇心大动,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现什么所罗门宝藏。
盒子里面有一个日记本,一叠信,和一个很厚很大的牛皮纸信封。信封没有封口,郭楠先打开看,里面是一张四开纸大小的手绘丽江古城四方街地图。
地图是用铅笔打稿,然后用黑色碳素墨水一笔一笔画上去,又细细地把草稿擦干净。看得出来画画的人有扎实的工笔功底。地图画得非常细致,甚至有四方街上每一口水井的标识。几处老宅也做了清晰的标注。
在黑色墨线稿的基础上,作画人还用彩色铅笔勾出很多可爱的小图标,纪念某些特别的日子,例如,第一次牵手,第一次约会,第一次看电影,第一次吵架,第一次接吻……
市面上有很多“丽江古城手绘地图”的印刷品卖,但是绝对没有这一幅清晰、漂亮、生动、独家。不过,从上面标注的很多商铺、建筑来看,这地图应该是很多年以前的了,现在的四方街已经大有不同。
郭楠大致猜得出,这样浪漫的纪念物,这样精巧的画工,多半是和熙送给沈阔的。让她迷惑不解的是,这张无与伦比天下独一份的地图,是被撕得粉碎之后,又用胶布在背面粘贴起来的。粘得严丝合缝,谨慎小心,细细的墨线都对得整整齐齐。
好好的地图,为什么撕碎了又拼贴起来呢?即便是分手,也不要这么歇斯底里吧。郭楠想不通,收起地图,翻看其他两样东西。
一叠信件用丝带打了几个十字花捆得结结实实。那些都是很老的牛皮纸信封,却有一个信封是簇新的,被夹在那叠信的中间。看样子沈阔想把这封信格外小心地藏起来。
郭楠一时解不开丝带结,就把信先放回去,翻看那个日记本。日记本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最常见的套着红色塑料皮的软皮抄,本子好像曾经被人用剪子或者刀子“毁容”过,有几个很大的划痕,但是没有损坏。
轻轻翻开,原来,这是沈阔母亲常守芳的日记。
郭楠再也放不下,缩坐在书房的地毯上看起来。
日记是从常守芳去云南做知青开始写起的,记录一些琐碎的日常生活,也回忆一些往事。郭楠顺着小姑娘的文字,零零散散地看到了沈阔外祖父常家的故事。
常父早年曾留学美国,获得硕士学位,在西方建筑史方面颇有造诣。回国之后,他入北京Q大建筑系任教。
20世纪60年代后期,常教授被一个学生诬告,被捕入狱,家里只剩下常夫人、18岁的儿子常守诚和12岁的女儿常守芳。守诚很快下乡去了云南。到了1972年夏天,15岁的守芳不听母亲的劝告,执意要去云南,她希望离哥哥近一些。
常教授当时含冤在狱,身陷囹圄,即使写信劝阻,也不能直接阻止女儿这个做法。他只能一再婉转表达:“女孩子切勿离家太远。”但是常守芳决心已定,母亲怎么都说不动她。
常守芳自愿到遥远的云南农村锻炼,申请很快得到了批准。因为入学早,人又极其聪慧,15岁的她当时已经高中毕业。少女第一次远离家门,心中满是理想主义。虽然哥哥的家信中多少提到过一些那边的苦日子,但是由于时代特殊,他不能在信里太过抱怨诉苦,只能鼓励妹妹要坚强乐观。
常守芳从小在母亲的严加看管下长大,事事谨慎小心,心里有无限自卑。可是,15岁的孩子远远离开母亲的束缚,忽然就有了“解放”的感觉。她天性里的浪漫因子泛滥开来。
到云南之后,常守芳和另外九个来自山东、北京的知青分到了同一个知青点,就在丽江古城。她漂亮,活泼,写一手好字,很会画画,劳动之余给大家唱歌跳舞,就像个无忧无虑的小孩。她的人缘很不错,很多当地人都喜欢跟她来往。
她的日记里特别记了一句:“他说,有我在,他都忘了生活的苦。”这个“他”是谁,并没有明确地指出。
常守芳从来没有接触过农活,初到农村,没摸过农具的手很快就打血泡。她咬着牙从不喊疼,用针挑破之后继续干活。
别人忙了一天之后都聚在一起打牌、聊天、睡觉,她弄来些蓝蓝绿绿的颜料,在废报纸上画画。大家问她那是什么,她故作神秘不告诉人家。其实,那些都是染坊里做扎染的染料。小姑娘在日记里窃笑。
她喜欢捏泥巴,这个爱好是跟爸爸一起养成的。休息的时候,她挖出一团团泥巴左捏右捏,就能捏出一座房子、一个庭院。村里的小孩子都跟她学习捏泥巴,她给小孩子讲罗马角斗场和古巴比伦空中花园。
她爱上当地的饮食,学着做云南口味的菜肴,也把自己喜欢的炸酱面、千层饼等烹饪手艺教给当地的乡亲朋友。
她遇到过“坏人”,嫉妒她的衬衣总是白白的,故意让她去喂猪,然后把她挤倒在猪食槽上。还有人让她拿棍子去捅两只正在交配的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