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决死飞虎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28章战场问答受启发(第1页)

看书阁『wWw.seeshu.net』,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这场歼灭战可以说是运动中的歼灭战,林海峰率领的近六十人全歼了一百多日军溃兵,就连敌酋鬼冢义淳少佐也没幸免,而己方却无一人伤亡,想想都疯狂,说是又一个奇迹并不为过。

可林海峰心中清楚其中的缘由,这只不过是一种机缘而已,因为淞沪溃败他当过溃兵,知道溃兵在被追杀中逃生的心里,只要有路可逃,谁还会去管他人的死活?古语道聚众什么什么的,因为聚众才能起事和闹事,他就是在淞沪溃败大撤退的路上聚集了一彪人马才粉碎了假扮国军的鬼子想突袭夺取隘口的阴谋,保住了要塞,使得大逃亡的国军大部队安然经隘口退走了。因此他一招欲擒故纵就把日寇聚在一起的锐气给泄得荡然无存,鬼冢义淳一众寇等终被各个击破,死于非命。

两军交战,只有消灭敌人,夺取地盘,才是目的。如果逼得“穷寇”狗急跳墙,作垂死挣扎,己方将损兵失地,这是不可取的。放敌一马,不等于放虎归山,目的在于让寇敌斗志因放松而懈怠,逐渐消耗其体力、物力,最后己方寻找机会,全歼敌军,达到彻底消灭敌军的目的。

在军事谋略上,有“变”、“常”二字。放敌军主帅一马,不属常例。通常情况下,只要堵住了敌军主帅,是绝对不可以轻易放其走脱的,以免后患么。而林海峰头脑灵活,从不按常理出牌,他审时度势,利用溃兵心理,采用欲擒故纵之计,先手和主动权就操在了自己的手上,最后终于达到了全歼鬼冢义淳等日寇的目的。这说明林海峰深谋远虑,随机应变,巧用兵法,是个难得的军事奇才。

要知道,能把欲擒故纵做到收放自如根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古今战例把欲擒故纵运用的最好的当数诸葛亮七擒孟获了。“擒”和“纵”看似是一对矛盾,其实并不矛盾,“擒”是目的,“纵”是方法,没有大智慧,不了解对手的心思,这条计谋很难成功,弄不好,“纵”的太过,就“擒”不回来了。如果让诸葛亮去七擒司马懿试试?他肯定得吃瘪,连一擒都办不到,因为他诸葛亮根本不了解司马懿的心思。

现在林海峰之所以把欲擒故纵用的得心应手,那是他知道鬼子溃兵的心理,又以史为鉴。史书上的那段历史他记得很清楚:说是在东汉年间,汉朝大将窦固奉命率军攻击匈奴,一支只有500人的匈奴骑兵从大漠深处飞奔杀来,为的是趁秋收期间抢夺大汉老百姓的粮食。但他们刚侵入不久,就被窦固将军所部兵马围在了一座山谷中。汉军把山谷两侧的出口围了个水泄不通,然而连续向内攻击了数十次,都没能把这区区500匈奴骑兵歼灭。匈奴人组成一个圆阵,就是今天所说的环形工事,现代的彭大将军后来在延安保卫战之青化砭战役时吃足了苦头后戏称国军这种环形防御工事叫“小米碾子战法”,对此他很无奈,根本无法下手。

同样的,匈奴人躲在石头后面,不停地向外放箭,谷口躺满了汉军士兵的尸体。窦固见此情景,命令部下把一侧出口的士兵撤走,留作匈奴兵逃跑的出口。这就是兵法上常说的围三缺一,这支匈奴部队眼见有了生路,急忙从山谷里逃了出来,拼命地向北逃窜,犹如惊弓之鸟,队形散了,人心乱了,没有人再想着回头跟汉军拼命。窦固率领的大汉铁骑追在后面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不断用弓箭进行射杀,一天时间不到,就消灭了这股入侵之敌。

其实,这个道理很容易理解,如果把敌人逼到绝路,看不到一点希望,他们反而会破釜沉舟,来个鱼死网破。此时的敌人个个是猛虎,个个背水一战。此时要想打胜仗并不那么容易!即使最后赢了,也已经付出巨大的代价,其结果是得不偿失的。因此,林海峰才命令部队追杀了几里地,不逼鬼子太甚,始终给鬼子溃兵留下一丝活命的希望,慢慢消耗其有生力量,等敌酋鬼冢义淳少佐回过味来已经迟了,等待他的就是令家河手中的大刀要喝血了。

此时,窛敌已全部殒命,战线太长,各班散开打扫战场,林海峰独自一人站在夜空下,不由长长舒出了一口气,以零伤亡的完胜结束了战斗,悬着的心总算可以放下来了,他远远看见一班长奔着他跑过来了,开口就道:“你不去打扫战场,跑来干啥?”

“搜查鬼子尸体有五班和二旺他们呢,令家河那小子他窜过去说要搜什么本本和电台的,团座身边也得有人保护不是?我就过来了。”

林海峰眉头一扬:“呵呵呵,你呀,做什么都能找到借口啊。又想给老子报喜不是?”

“嘿嘿嘿,团座,这仗打得太过瘾了!好痛快哟!”一班长走了过来,笑嘻嘻的说道,“我们一班的每个兄弟都砍了他四五个,几乎包圆了小日本啊。”

“一班长,得瑟啥呀!你个狗东西,要不是老子给小日本制造恐慌落在了后面,加上屁股疼,跑不快,能让你们一班这些疯小子占了先?”张中明手中提着勃朗宁手枪,大笑着走了过来。不到六十人以零伤亡消灭了两倍多的敌人,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他不兴奋才怪呢。

林海峰手握鬼冢义淳的指挥刀,静静的看着战士们欢天喜地的打扫战场,听到两人的话,心中自是一番感慨,叹道:“人性谁都躲不过呀!就连强悍的日军,陷于溃逃之中也是一样啊!什么狗屁武士道,什么为狗屁天皇尽忠,全他娘的是扯淡!生死关头,都扔到了他小鬼子脑后的爪洼国了!队形一散,人心一乱,败亡何其之速啊!”

“团座,什么人性啊?爪哇国的?我怎么听不明白呀?”张中明道。

“慢慢琢磨去!”

“哎……,排长,你哪弄的勃朗宁呀?刚缴获的吧?”一班长借着远处弟兄们手中火把的亮光看到张中明手里的勃朗宁手枪,急忙问道。此时,他不由后悔了起来,光追着砍杀鬼子,痛快是痛快了,却忘了停下来搜鬼子的尸体了,倒让后面跟上来的张中明捡了这么大一个便宜。

“喜欢吗?”张中明坏笑着说道。

“喜欢。”

张中明抬起手,好像要把手中的勃朗宁送给一班长似的,一班长急忙伸手就去接,张中明一缩手,同时笑道:“欸……,就不给你。”

林海峰看到一班长后悔和发窘的样子,摇了摇头,说道:“一班长啊,你也是个实心木头哪!你们排长逗你呢,这把枪是成奎排长在哔叽街缴获鬼子特工的那把,到长岭后送给你们排长的。好好想想,除了日军一些资深的军官和情报人员,最近你见过哪个鬼子拿过勃朗宁?包括有些新晋级的日军联队长,配备和使用的也是南部十四式。”

一班长点了点头,除了在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中见过,大半年来,他确实再没有在日军的作战部队里发现有鬼子使用过勃朗宁,那些中小队长、伍长,以及大队长等使用的几乎全是王八盒子。鬼子这王八盒子自己用过,简直是太差了,手枪该有的缺点它都有,说个笑话,有时候自杀它都会给你上演一出卡壳的戏来,这么槽糕的武器,可是为什么日军从上到下都在使用这种最差劲的手枪呢,这让一班长大惑不解了,他看着林海峰问道:“团座,小日本这王八盒子太差,可是日军还是都在广泛使用,这是为什么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