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大汉日月换新天(第1页)
看书阁『wWw.seeshu.net』,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由于首相杨彪、集贤相赵温以及贾诩、杜畿、司马防等朝廷重臣一致认为停战积攒实力的缘故,大汉进入了一个韬光养晦期。
新近修复和开辟的河山需要治理消化,旧有的辖区也要巩固。新汉律推行,重新回收田地以及利益分配等等。
因此中原大地近几年来都没有发动过超过一万人的战事,天下也重现了久违的安稳。
有了数十万免费劳力驱使,大汉的基建工程出奇的快速。短短三年时间,长安通往关内、陇右、山南、河南、河东等地的驰道全部宣告竣工。
各地百姓也在官府组织下开拓县道乡道,改善区域之间的联系。
轨道建设方面,也进入了一个大发展时期。
以帝都长安为中心,辐射出京洛、京宛两条主干路。以及在原有秦直道上,修建京九线(长安至九原)。
其中长安到成都的京蜀线,只有北段长安至汉中的轨道线完工。
在荀攸等工程师看来,相比起重山环绕四周的关中,洛阳地处天下正中,其实更具优势。
若由东都洛阳为中枢交汇点,南北东西呈十字形辐射线。北抵代州,南达樊城;西至陈仓,东到海州(连云港),形成一个大纵深的轨道联通网。
当铁道司提举荀攸就提出时,政事堂一众宰辅,也大多同意了这个方案。不过,刘协却不太赞同将洛阳打造成中枢。
他认为洛阳地利上比关中强不了多少,同样四面被山岳包围交通闭塞。而且,山道轨路不易建设,成本和工期也是平地的好几倍。
不过,就目前来看作为一个交汇点还是可以的。
最终,铁道司便在刘协的意见下将计划里的中枢改为中原大地上的汴州。此地地势平坦水运方便,而且延伸纵深足够。
无论是北去燕蓟,南往淮扬,东临齐鲁西连许洛,都是一片坦途,是绝佳的中枢辐射点。但这不过是以后的长远计划,当下要建设完毕的则是洛阳的辐射带。
另外,一条自南阳出发呈东北走势途径方城、许州、汴州、曹州、齐州至临淄的宛青线已经进入了验修期。
这些都是主线国有轨道,至于支线轨道,则被秦陇、巴蜀、中原等大商贾承包了出去建设。
建成之后,归属权为国家所有。但朝廷只取五成过路费所得作为赋税,其余则为承包商所有,期限是二十年。
虽然这种分配法看似很坑,但看到了关中的东西线每年收入的巨大,不少商贾甚至世家大户都趋之若鹜。
有了这些初期的轨道交通网,朝廷更有力控制地方。无论调兵,还是颁布政令,检举官吏都比以前强了不知多少倍。
相对的,商贸也日益繁荣。商业活动的兴盛也带动了工业的蓬勃发展。各种工厂,研究院拔地而起,各式各样新物品呈现于世。
其中,最大成就莫过于太学明工科师生们共同研发出的革命性建筑材料——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