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三国之七雄归汉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95章一触即发(下)(第1页)

看书阁『wWw.seeshu.net』,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丞相府,政事堂。天子刘协已经在这里坐镇了近一个月时间,国家机器运转空前快速。

这个中枢机构已经相当于后世的国务院兼中央军委了,所以国家军政大小事务都从这里签发出。而未央宫,则成为皇帝的住所,除了朝会之外基本不再承担任何朝事功能。

这样一来既可以杜绝宦官后宫干政,又可以避免政事堂权力过大的问题。相对而言,倒是君权无形之中获得了加强。

刘协终于履行了作为一个皇帝该履行的职责,起早贪黑埋头奏卷之中,军政大事一手抓。当然,这让丞相府所有职官都觉得压力大增,因为刘协比起一把年纪的宰辅们更细心更具原则性。

而军民们则是因为惠及自身的缘故,对此喜闻乐见,称之为圣天子励精图治。

皇帝亲临政事堂的日子,长安新旧城治安一片大好。大量工厂出现在长安新城南,增加了长安百姓就业机会和收入。而京畿道也是开仓放量赈济本地灾民,在这大灾之年作奸犯科偷抢劫的现象竟然近乎绝迹,单凭这点刘协已经不失为一代明君了。

此刻已近戌时了,刘协还在和一众宰辅开会。主要是有几件比较大的事,需要集思广益和宰辅们商量一番。

刘协走到堂中一侧,把向西边的窗户打开一扇。冷风从窗口吹入,将里面的炉坛暖气驱散。正襟危坐的宰辅们也是倦意顿消。

只有年纪较大的赵温和赵岐,需要抽烟来提神。

“朕那位大兄终于在秣陵重登大宝改元建业了,诸公如何看?”刘协清了清嗓子,徐徐地说道。

一干宰辅们沉默不语,一副要让刘协自作自受的样子。

刘协嘴角一抽,但依旧一本正经地环视着众人。

良久,不忍刘协独自唱戏的士孙瑞站了出来,拱手一揖:“陛下,当追究吕布和诸葛亮责任!”

“此二卿只是一时疏忽,且对刘辨妄自尊帝始料未及...”刘协眉头上扬,不懂声色地试探道。

一旁记录的刘桢对于刘协日渐高明的手法暗暗竖拇指,一句轻飘飘的话就将奉命行事变成了玩忽职守。既把自己脱了出来,又不能让人觉得他不对,谁让吕布和诸葛亮是暗中奉命?

一众宰辅们对于刘协自削权柄喜闻乐见,所以没有出声。

“若是以往还能网开一面,然如今新汉律既出,岂有一时疏忽就不必获罪之理?臣以为当遣吕布走大别山道,直逼秣陵,迫使刘辨退位谢罪!诸葛亮则为其军师,拜中郎将,即日起南下...”

士孙瑞挺了挺身腰,确立了新法的权威斩钉截铁地说道。

刘协频频点头,随即环视一眼众宰辅:“诸卿可有意见?”

赵岐见士孙瑞的提议就要被接纳,条件反射之下使他熄灭了烟头站出班来:“不可!吕布将反之人何能许以重任,倘若其真反如何是好?”

刘桢一边奋笔疾书,一边抿嘴摇了摇头。瞟了一眼头发几乎全白的赵岐,暗叹赵岐当真是老了,连点圣意都揣摩不透。

刘协则始终保持着微笑,喜怒不形于色。只见他瞥了赵岐一眼,随后看向门外目光幽远:“朕籍以此二人将功赎罪,彼等当不会负朕!既然诸公无有意见,那就依参政之言去办吧...”

刘协这算是一锤定音了,赵岐纵使还有一万个理由也只能腐糜于心。

徐干得令在开始提笔草拟诏书,洋洋洒洒数十字一气呵成。检查一番后,盖上政事堂以及天子大印,这份诏书算是生效了。

“河南道中降价飞升,斗米已经突破了八百钱,民怨沸腾。诸公以为,当如何是好?”刘协看了一眼在废纸上记录的第二条,然后继续问道。

这次宰辅们的反应要积极得多,好几个争先站出来。不过谦让一番后,还是宰相赵岐先开口:

“陛下,河南当地大族兼并土地多年,必定粮仓满溢,可令其开仓先行赈济本地百姓,朝廷日后再行补偿...”

旁边记录的刘桢这次点了点头,因为以天子向来对地主豪族强硬风格,这是最好的选择。军队所至,敢不交粮?至于补偿的事,睇心情咯。

不料,刘协却是摇摇头:“如此,河南道得而复失,曹孟德倒是要额手相庆了。”

“额...”刘桢和赵岐,同时一阵愕然。赵岐反应了过来,再度一拱手:“那,就用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