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三国之七雄归汉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74章西行记(一)(第1页)

看书阁『wWw.seeshu.net』,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渭西地震的消息不胫而走,半天之内就传遍了全城,三天后整个关中都知晓并为之震惊。自初平元年至今,已经近十年未出现地震了。

不过震惊归震惊,地震在东汉并不算鲜见。这一百五十多年来,到底发生了多少次大大小小的地震已经没有人能数清了。

只不过现在交通方便消息传递发达,朝廷关心民生的缘故,得到的重视远胜数十年来所有地震。各大报社纷纷开足了马力,报到跟进受灾情况以及发动民众捐钱捐赠衣物。

京畿百姓也是空前踊跃,把家里有剩穿过的棉衣或者新做的,全部打包到州县衙门登记捐赠。

衙门方面也组织大量人手装大车以及用朱笔在衣物上题上捐赠人名字,作为无偿捐献的标志,防止偷失。而大户人家则是直接捐钱,其中剑南商会和秦陇商会出资最多。

也有不少青壮年,自发到长安报名请求前往震区参加救援。但朝廷考虑到渭西人口不多的缘故,并没有征召他们,全部好言劝说回乡待命。

而朝廷各项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东西线日夜都可以看见东来西往。加上春耕即将开始,得派出官员劝科农桑,所有差遣官吏都忙得脚不沾地。

可是,关注度越高的事情越容易被有心人利用。这些天一种极具针对性和攻击性的流言,正悄然在长安传开...

一处长安人气最旺的茶楼,人们正在谈论地震的事。

“话说这次朝廷也真是高效,才几日时间就有救援队赶赴现场了。若是在以往?呵呵...”一个黑面大汉大声称赞,对比今昔冷笑了一声。

他的话,得到了大厅内其他桌上的食客所附会。一个邻桌须发花白的老叟,摇着头一脸唏嘘:

“遥想十六年前,关中大旱颗粒无收。各地易子相食,饿殍遍野惨不忍睹!再看今朝,轻徭薄赋,君圣臣明。粮有余,着有衣;民富足,食有肉...”

就在大家都感慨好日子来之不易的时候,角落处忽然出来一阵高尖刺耳的声音:

“观诸位谈吐有节,以为卓识!然今闻之,却是傻傻看不清!”

高亢的声音,将大厅内所有人的注意力全部吸引了过来。大家纷纷看过去,只见一个白面书生正负手在背,站起来下巴上扬,嘴角冷笑连连。

“你又有甚高见?”众人心中一阵不服,追问道。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当止其乱也...”

“甚鬼?”

这个白面书生摇头晃脑,咬文嚼字起来。说到这里忽然环视一眼一脸茫然的食客,话锋一转:

“观今之世,君不君、臣不臣;朝政国事,屡屡征求小民之意,乱也!逞恃武力,不识学姬周以和为贵,分封天下;致使兵戈连年,鲜仁也!诸如火炮、医药试验实为有伤天和,无德也...”

这个白面书生的话看似无稽,但醇厚的长安食客们,却又觉得颇有道理。人在做天在看,这就是天人感应。上天也看不过眼,所以降灾异以示警告。

白面书生看着一个个陷入沉思的食客,心中洋洋得意。随即,长叹一口气:“唉...若不加以改正,恐祸不远矣!”

趋利避害是人之本性,听闻好日子即将到头,不少人都心有戚戚。同时,也不禁萌生了与白面书生同样的看法。

就在这时,一队红袍黑裤的京兆衙役忽然跑了进来,将手无缚鸡之力的白面书生摁倒在地。

身穿吏衣的何康随后大步走来,冲众人拱了拱手,随即指了指白面书生:“此人乃是从疯人院翻墙逃逸者,令诸位受惊了...”

“啊?原来是个疯子?”食客们一阵惊呼,随即脸红耳赤。竟然相信了傻子的话,真是愚蠢至极!

“我...我没疯!”白面书生气得几乎吐血,大声反驳道。

不过这并没有用,傻子会承认自己是傻子?在服饰鲜明的衙役面前,所有的自辩都是苍白无力。

“带走!”何康一声令下,他被衙役塞住嘴架了出去。半天之内,分布各处散播谣言的人,都被行动迅速的何康所抓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