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长安风云(二)(第1页)
看书阁『wWw.seeshu.net』,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贾逵的在御史台狱中的诗悄然在长安城流传了开来,顿时如三峡泄洪一发不可收拾。尤其是诗词本身带有的感情色彩,更是在长安太学里掀起了轩然大波。
贾逵和天子争妻不幸落败的事在长安早已人尽皆知,同情他的人不在少数。之后贾逵写了一系列伤感励志诗赋,使他迅速成为了太学生们的偶像。可谓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现今他因杀人入狱,在不少学生眼里他都是被诬陷的。现在这首狱中诗传出,更是肯定了他们的猜测。正处于青春年少的太学生们,纷纷罢课走上章台街抗议。
并包围了御史台,要求立即放人。
而长安报社对此可谓是措手不及,竟然一时间无法做出反应来。是因这事关乎于天子个人威信,即使是宣传司提举陈宫也不敢擅自做决定。这样一来,反而是助长了太学生们的声势,甚至一些官吏都卷入了其中。
不过他们并不敢把矛头指正天子刘协,政事堂自然就成了抨击对象。他们请了当事人司马芝证实了首相赵岐派来的堂后官失语在先,然后直接将供词递上刑部去。
同时指责赵岐蓄意伤人,甚至是自恃权势威压朝官,不听司马芝忠言等等。
首相府
书房中,赵岐以及马宇等人正在合计着。他们得到了刘协回到关中的消息,立即聚起来秘密商议着铲除士孙瑞的大计。
因为一旦刘协回到了京城,必定不会坐视他们行动。而在此之前搞倒了士孙瑞,或许他还会开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赵岐相信,以刘协的宅心仁厚,对朝臣一向都是和稀泥了事。
比如之前马杨二人差点就挟持他在未央宫,事情都紧急到要爆破西安门了。可是最终,也不见二老少根汗毛。如今还不是好吃好喝,过着元老重臣清闲日子。
还有洛阳的肃贪行动,其实要搞倒杨家易如反掌,连御史台都争相弹劾杨彪了。天子照样把事情压了下去,仅仅是提拔了骂得够狠的陈群出任东都御史丞以作警告。
可见,天子对朝臣可谓是仁义莫有过之。
有了前车之鉴,赵岐自然有所不惧。他可是大汉第一任首相,为土地改革贡献了不少精力。况且,以他万人敬仰的号召力,天子怎么也得有所顾忌吧?
今日来这里的官员比上次多得多,差点挤爆了首相宽敞的书房。
赵岐扬起双手压了压,使得书房内窃窃私语之声顿时停滞。他暗暗点头,心中还算满意。随即清了清嗓子,开口道:
“士孙君荣自恃擅自批准马超远征康居拓土千里之功,竟然威逼皇后亲自迎接他。这种人若是在朝廷拥有一席之地,不出三五年必定权倾朝野无人能制。为防止外戚势力尾大不掉,我等必须挺身而出...”
之所以扯到外戚,是因为伏完父女亲自迎接士孙瑞,在他们看来完全是外戚在笼络朝臣。这些文官对汉室几百年来外戚宦官专权可是痛切心扉,好在这一朝文官地位有所提升。
他们便决定无论如何,都不让噩梦重演!
“相公所言甚是!任何专权,对江山社稷都是不利的。”韦端点了点头,表示赞同。其他人也是纷纷附会,大声称赞赵岐了解独到高明。
“相公但有指派,只管吩咐便是!”马宇通过赵岐的关系,已经萌泽了不少亲戚,自然不忘投桃报李。
赵岐环视一眼一众摩拳擦掌的手下,不禁欣慰地捋了几下长须。这个首相位置令他每天出入前呼后拥,为家族和个人都增添了不少利益,这让他如何舍得拱手让人?
沉吟了片刻后,忽然指了指北阙甲第的方向。
“公等可知,王文忠公当年是因何与世长辞的?以岐推测,其实就是士孙瑞所为!”
“啊?相公此话怎讲?”赵岐语出惊人,陈年旧事也把一众官员吓得不轻。是因王允的死,存在太多疑点。只是过去太久,人们已经逐渐遗忘了,但没料到赵岐重新翻了出来。
“首先王文忠公去世后,士孙瑞便立刻成为辅弼重臣,受益最大。其二,此人从前本事平平,但此后却是大显身手胜眷日隆。其次,便是他暗锢韩王多年为何秘而不宣?”
赵岐不愧是宰相,推测起来言之有物、合乎情理。尤其是最后一句,更是一语道破了其中玄机!
“嘶...”众人目瞪口呆,倒抽寒气之声此起彼伏。要不是赵岐的提醒,他们根本不会往这处去想。现在猛然醒觉,都被这个猜测所震惊。
士孙瑞的所作所为,不正是王莽旧路吗?
“既然如此,就更加不能让这种贼子得逞了!我等须当即搜罗证据,先斩后奏!”
“对,天子或许只是一时失误。但我等做臣子的,绝不能放任自流...”